白居易选择琵琶女的必然性.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白居易选择琵琶女的必然性 琵琶女是白居易在他的长篇叙事诗 《琵琶行》中塑造的一 个鲜明丰满,有着特殊身世境遇和细腻内心情感的风尘女子形 象。关于这个人物形象及其故事的真实性,学界一直存有争议。 宋代洪迈认为白居易夜遇琵琶女之事并不可信, 他说:“唐世法 纲虽于此为宽,然乐天曾居禁密,且谪居未久,必不肯乘夜入独 处妇人船中,相从饮酒,至于极弹丝之乐,中夕方去。”(《容 斋随笔》)而课标版必修三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指出:“在 白居易被贬九江的第二年,一个深秋的夜晚,诗人到江边送客, 离别在即,愁绪萦怀。忽然,从水面飘来的琵琶声,凝住了时空, 吸引了主客,由此演绎出一段琵琶女的故事, 更因之产生了一首 脍炙古今的诗篇。”该书还认为,如果我们把琵琶女当做虚构的 人物,那则是走向了极端。很显然, 《教师教学用书》依据诗前 小序认为琵琶女这一形象及其故事是一个历史的真实。 其实,笔 者以为,今天我们阅读《琵琶行》而去争论琵琶女的形象及其故 事的真实与否已经没有实际意义, 因为这个人物无论是真实的还 是虚构的,都不会影响白居易这首感伤诗主题的表达。 真实也好 虚构也罢,白居易都会选择琵琶女作为自己作品的描写对象。 首先,政治生态的突变,使作者需要一位能够理解并尊重自 己的同调与知音。众所周知,在左拾遗任上时,白居易从他的正 义感和政治上的进取心出发, 经常写一些针砭时弊的讽喻诗, 这 引起了权贵们的排斥和忌恨。 元和十年,“李师道一案”后他被 贬为江州司马,这是作者一生中经历的最沉重的打击, 它彻底击 垮了白居易的政治信仰,压得他“艰于呼吸视听”, 给他的心灵 留下很深的创伤。从此,他虽然也不失关心国计民生的赤子之心, 但参预政治的热情却大大减退, 到江州后的一年更使他体验到了 社会的残酷和世态的炎凉。 他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说:“今且安 时顺命,用遣岁月。或免罢之后,得以自由,浩然江湖,从此长 往。”(《与杨虞卿书》)这种消极的念头,使得他的忧愁无法 排遣,其内心充满着压抑与苦闷。依不平则鸣的文学创作原理, 这种压抑和苦闷,是迟早要遇隙喷发的。因此,一个与自己处境 相似、能够倾听自己“心中无限事”的人理所当然地要成为白居 易倾力塑造的形象。 其次,选择琵琶女是作者寄托天涯沦落之恨的需要。 白居易 的文学思想和人格有着致命的弱点。 他一方面关心现实,另一方 面又很爱惜自己,以至于生一根白发都终日惶惶。因而,在抒发 愤懑之情时,他怕再“得罪于文章”,不敢再像过去写讽喻诗那 样直言政事,而是选择一种委婉隐喻的比兴寄托手法, 这也正是 他所擅长的。他在《读张籍古乐府》中宣扬自己的文学主张是“风 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所以,白居易的《琵琶行》也就创造 性地在叙事长诗中运用了寄托手法:他尽力塑造一个历尽繁华, 矜节自持,羞涩腼腆,多愁善感,才艺惊人的琵琶女和一个感情 丰富,体察入微,善解人意,文采飞扬的被贬谪的江州司马,将 对琵琶女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自身无辜被贬的沦落之情融合 为一,以此来寄托自己的天涯沦落之恨。对于这一点,古人多有 灼见:洪迈指出:“乐天之意,直欲摅写天涯沦落之恨尔。”(《容 斋随笔》)清高宗说:“满腔迁谪之感,借商妇以发之。有同病 相怜之意焉。”(《唐宋诗醇》)赵翼也说:“香山借以为题, 发抒其才思耳。”(《瓯北诗话》今人陈寅恪则云:“作此诗之 人与此诗所咏之人,二者为一体。真可谓能所双亡,主宾俱化, 专一而更专一,感慨复加感慨。”(《元白诗笺证稿》)这些评 价,正说明白居易把琵琶女作为寄托自己情怀的对象是不二的选 择。 第三,中国文学从屈原开始,便有了用“香草美人以喻君 子”的传统,而符合中国文学这一写作传统的琵琶女很自然的进 入了作者的视野。在屈原的作品中,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 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前者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 美人之迟暮”,后者如“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可以说,屈原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自拟弃妇而抒情的。因为美 女的容颜易衰、宠失转换往往使人联想到男人仕途的穷通; 女人 的美貌才情得不到他人的赏识, 往往使人联想到男人的志向抱负 才华得不到施展。屈原以后无数的诗人均利用这一意象来表达自 己郁郁不得志的愤懑。如杜甫《咏怀古迹其三》便是这种写作传 统的例证:貌美的昭君入宫被冷落,和杜甫入朝不得志一样。杜 甫便借咏昭君之事,浇自己胸中块垒,抒自己怀才不遇的情怀。 同样,白居易也需要一个与自己处境类似的天涯沦落的美人以抒 发心志。 第四,在白居易以前,李白的叙事诗《长干行》、《江夏行》 就已经写到商人妇。这一形象在诗歌这种古老的文学样式中出 现,一方面是中唐以来城市经济繁荣发展, 市民的生活与命运逐 渐为作家所注意的结果,是时代与文学潮流的反映;另一方面, 它又在客观上成为文学发展的一种

文档评论(0)

wumanduo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