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略论宋诗与苏诗
宋代的咏物诗很多,花鸟虫鱼、琴棋书画皆可为题,苏轼的 咏食物诗是其中很有特点的。翻检《苏东坡诗集注》就发现他喝 杯好茶、饮壶小酒,吃碗豆粥甚至梦到吃石芝都会写首诗,苏过 用山芋做得不错的羹更是被他大加赞赏了一番。 人生的意义不在
于吃,吃却可以体味人生的快乐。酸甜苦辣咸乃食之五味,也是 人生的真谛,能品味就能感受到生的幸福, 所以苏轼总是那样快 乐地写着各种吃食。宋诗的代表是苏黄,喜欢的极力赞扬,讨厌 的恨之入骨,甚至认为“诗到苏黄已坏”。 可见宋诗是中国诗歌 史里不可忽视的一片领土,是苏黄等人努力不懈的成果。当然, 从几首咏食物的诗来看苏诗、看宋诗,只能是管中窥豹,然而即 使不全面,也是我的一点点思索。
一、荔枝诗与悲天悯人的情怀
几乎每本宋诗选集都会收入《荔枝叹》,以纯粹的咏物诗来 看,它并非最好的作品,贯穿全诗的是苏轼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 这首诗非常明显地体现了宋代作家共有的自觉的文化批评意识 与独立思考的思辨精神,展示了宋人积极参与政治的文化行为。 宋代士人注重仕宦之人的道德人格刚直的社会伦理价值和以天 下为己任的胸怀,故而这首诗因具有鲜明的社会责任感、 义务感
和怜惜天下苍生的儒家情怀而众口称颂。 相比之下,较少人知的
《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南村诸杨北村卢)更具宋诗特色,宋
诗创作追求生新,这种生新体现在意象的营造上,一般说来,唐 诗的意象注重自然属性而宋诗意象则较多的体现人文属性, 除吟
咏与文化生活有关的题材外还常常将那些吟咏自然属性的诗染 上很厚的人文色彩。开篇四句着意描摹杨梅卢橘的形貌颜色, 领
起全篇,为荔枝的出场作铺垫,然后四句以拟人手法形象勾勒出 荔枝的姿态,以美人喻花是咏物诗常例,而以美人喻食物,其立 意之新颖独显苏轼的想落天外。接着“不知天公”四句,以对比 来表现荔枝的难得以及诗人初识荔枝的惊喜赞叹。 再四句,苏轼
描述了荔枝的美味,他怕写得不够详细特地于诗后自注一句:
“予尝谓荔枝厚味、高格两绝,果中无比,唯江珧柱、河豚鱼近 之耳。”难怪方东树在《昭昧詹言》卷—里评其七古时说:“坡 诗每于终篇之外恒有远境,非人所测。于篇中又有不测之远境, 其一段忽自天外插来,为寻常胸中所无有。”以鱼肉比水果,真 乃常人所不能也不会联想得到的。 结尾两联是苏诗独有的明褒暗 贬式写法。悲欢离合的人生经历和仕途坎坷的抑郁心情虽然扰 人,却不会如唐人时常流露于字里行间或是惨淡哀鸣或是剑拔弩 张。苏轼化悲愤为嬉笑调侃,不失达人心态。全诗虽然使用了一 些明艳词语形容荔枝之美,但是苏轼有意思的使用一个对比和几 个质朴的词语将诗风扭转过来,因此整体呈现浑朴、沉雄的风格, 很好的避免了雕琢过甚从而变得纤巧细弱的毛病。 缪钺在《论宋
诗》(载于《诗词散论》)里说:“唐宋诗主要风格的差异是: 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酝籍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
折透辟。”苏轼无只言片语提及被贬后才华不得施展的痛苦, 这种痛苦愤怒以及自我宽解的努力透过诗句传达给了读者。
二、咏酒诗与诗艺的集大成
苏轼喜酒、知酒且经常酿酒,在他那多才多艺、大起大落的 人生历程中,因为有酒而多了“坡仙”之称, 其实苏轼的饮量十 分有限,他更喜欢为朋友的欢会而常备新酒, 每当新朋旧友欢聚 一堂,他就可以在洗盏更酌、觥筹交唱中感受到无穷的乐趣。甚 至因病暂时不能饮酒,也能从朋友们的畅饮欢笑中享受欢乐。密 州任上的长题诗《立春日,病中邀安国,仍请率禹功同来,仆虽 不能饮,当请成伯主会,某当杖策倚几欲其间,观诸公欢笑,以 拨滞闷也。》可见苏轼是个深得酒中意趣之人,他品得了热爱生 活的饮酒真谛。不过我更喜欢的是他那首《蜜酒歌》 (真珠为浆
玉为醴)。赵翼在《瓯北诗话》卷五说:“坡诗实不以锻炼为工, 其妙处在乎心地空明,自然流出,一似全不着力,而自然沁人心 脾。”这首诗就很有那种自然的韵味。宋人作诗不避俗字,追求 以俗为雅,《蜜酒歌》里苏轼用了 “汗流滋”、“不须拨”、“穷 到骨”等俗语俗字,但是诗句清新活泼,通俗的语言与他写的寻 常之景、寻常之情十分吻合。“快泻银瓶不须拨”七字写得极具 流动感,仿佛可见倾酒入瓶时的清亮痛快。诗引曾说:“西蜀道 人杨世昌善作蜜酒,绝醇酽”。到底是怎样个醇酽法?“一斗浓 无声”,形象地写出了酒的浓度。 这样浓酽的酒是什么颜色的? 又一个比喻,“甘露微浊醍醐清”酒味甜润、酒色微浊,酒面一
层是清的。之后一句“君不见”很自然转到南园采花的蜜蜂, 从
蜜蜂酿蜜写到他无米下锅的困顿愁穷和人们在贫困饥饿中挣扎 的情形。蜜蜂如雨的比喻越加显出官吏的尸位素餐, 让人读后心
下凄恻。宋代由一件事或物联想引申到国计民生、 社会状况的诗
很多,宋诗较唐诗含有更多的现实批判的理性内容。 宋诗创作除
“体物、写志、缘情”外还具有政教功用,诗人将对社会现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教你如何破解软件OD破解软件OD使用教程.doc VIP
- 施工重大危险源辨识与防控措施月报表.pdf VIP
-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 名师教学PPT课件.pptx VIP
- 一体机-柯尼卡美能达-bizhubC220说明书.pdf VIP
- BS EN 60079-32-2-2015 国外国际规范.pdf VIP
- 急诊科患者转运途中突然病情变化应急预案.pptx VIP
- G30连云港至霍尔果斯高速景家口至清水驿段扩容改造报告书.pdf VIP
- 股骨粗隆间骨折护理查房——护理问题及措施与健康指导.ppt VIP
- 零星工程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docx
- 一种比色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活菌的Cu-MOF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