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白居易讽喻诗的成就
白居易生活的年代, 正是安史之乱之后, 唐王朝由强盛走向 衰落的时期。连年的战乱、灾荒,沉重的赋税、徭役和兵役,使 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整个唐王朝处在风雨飘摇之中。
白居易继承了《诗经》、杜甫等人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与 元稹倡导新乐府运动, 并提出“文章和为时而著, 歌诗和为事而 作”的文学理论和创作方法。文风自然晓畅,语言精练、通俗, 深入浅出,耐人寻味。
一、白居易的诗歌创作中,讽喻诗最富有代表性,它具有高 度的人民性,是我国文学史上通俗文学的杰出代表和里程碑
白居易是继杜甫之后的中唐现实主义诗人, 一生创作了大量 诗歌,仅存下来的就有 2806 首。在《与元九书》中,他将自己 的诗歌分为四类: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在这四类 诗中,白居易最欣赏的是讽喻诗。 这类诗集中体现了他“穷则独 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立身处世的指导思想。不可否认,讽喻 诗是他诗歌创作中最精彩的部分,带有极强的批判性与战斗性。
二、白居易的讽喻诗是他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 也是最有成 就、流传最广的作品,内容广泛,多取材于现实生活。
现就他作品中最富特色、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两个方面 加以分析、说明。
一)白居易的诗歌大多是反映劳动人民的辛苦与生活的艰 辛,反映人民疾苦,控诉统治者横征暴敛
《观刈麦》中描写道:“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农民 们脚下是灼人的热气,脊背受着火辣辣的阳光的照射, 在五月的 烈日下耕作的辛劳跃然纸上。“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 秉遗穗,左臂悬弊筐”,这样一个贫妇人的出现,吸引了人们的 视线,而作者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听其相顾言,闻者为 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一一她家的田地因为缴纳官府 的赋税而卖光了,只好捡别人田里剩下的麦穗充饥。 而今天的拾 麦者,昨天还是割麦人;今天的割麦者,可能成为明天的拾麦人。 这首诗深刻揭露了沉重的赋税使人民食不果腹的社会现实。
唐德宗年间,官方改用宫使(宦官)在长安东西市为宫中采 办所需用品,名为采买,实则是掠夺人民财物的一种剥削方式。
让我们看看终日在南山上“伐薪烧炭”的卖炭翁吧。 终日劳
作,使得他“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尘土满面, 两鬓如霜,十指漆黑,令人心酸。“心忧炭贱愿天寒”一一一个 “愿”字,道尽了卖炭人的迫切心情。正在这时,骑着高头大马 的两位宫使“翩翩而来”手拿文书, 口称是为皇宫采办货物,强
行把牛车往宫里拉,卖炭人叫苦不迭。而宫使却把“半匹红纱一 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千余斤的炭,要耗费卖炭人多少血汗, 而半匹红纱一丈绫对贫苦的劳动人民来说, 既不能充饥,也不能
御寒,这纯粹是在剥夺卖炭人的生存权利。
上层统治者用宫市欺压人民,而地方官则用两税加一物的办 法剥削、压榨人民。
(二)白居易对封建社会妇女不幸命运的关注与同情
白居易除了关心广大人民的疾苦外, 还深深同情广大妇女的 命运。白居易用自己的诗歌,对不合理的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发 出了有力的控诉。
白居易在《昭君怨》中力透纸背地写道:“自是君恩薄如
纸,不须一向恨丹青”。作者由昭君的不幸命运联想到自己在仕 途的一再失意、屡遭排挤,就越发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过昭君村》也反映出作者这种伤感的情绪: “唯此稀代色,
岂无一顾恩?”像昭君这等绝色佳人竟从未被宠幸, 原因何在?
“事排势须去,不得由至尊。白黑即可变,丹青何足论? ”至尊 的封建统治者不仅剥削、压榨广大劳动人民,而且占有、扼杀广 大宫女的青春,直至红颜老去,至使“至今妇女面,烧灼成瘢 痕。”为了不再上演王昭君的悲剧, 村中的年轻女子宁可烧灼面 孔,使自己变丑,多么生动具体地揭露啊!
“雨露由来一点恩,争能遍布及千门,三千宫女胭脂面,几
个春来无泪痕”(《后宫词》)一一宫女们的命运完全操纵在君 王一人手里,陪伴如花容颜的只有泪痕。 历来征战不仅使人民流 离失所,骨肉离散,更使多少妙龄女子独守空闺,凄凉一生。白 居易在同情她们的同时,以自己的亲身实践,他三十六、七岁才 结婚,婚后与妻子相敬如宾,表明了他先进的妇女观。从他的一 些《寄内诗》,可以看出他对妻子的一往情深 “生为同室亲, 死为同穴尘,他人尚相勉,而况我与君”一一“君家有贻训,清 白遗子孙。我亦贞苦士,与君新结婚。庶保贫与素,偕老同欣欣”。 遗留给子孙高雅清白的做人风范。夫妻间互敬互爱,安贫乐道, 多么令人钦佩与向往的境界与情怀呀!更有一首赠内小 诗一一“漠漠阎苔新雨地,微微凉露欲秋无。莫对月明思往事, 损君颜色减君年”一一秋天将至, 微风送爽,你别对着那清冷的 月亮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了, 那会使你很快衰老的。真是体贴 入微,情深意长,读来令人为之动容。
如果我们都像白居易一样关注、 同情妇女命运,而且真正地 尊重、爱护她们,那么我们的民族素质将会大大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