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礼与赠送酬答诗的起源和本质
从文本出发寻找某种体裁的文学源头,应该说方法没有错; 但赠、答、酬、送类诗歌的源头却不在文本,而在西周以来形成 的礼乐仪制。礼乐仪制的伦理属性在赋予这类诗歌外在的人伦之 间的往来形式的同时,也规定着这类诗歌的创作目的以及诗歌的 内容和功能。
一、礼的赠答酬送及其本质 西周初年,周公在殷礼的基础上融合宗法封建制度, 制订了 严密的礼制。据古人说,周公制礼,“礼仪三百,威仪三千”。 三礼之中“《周官 ( 礼) 》为体,《仪礼》为履”,而《礼记》则 是对于礼的精神的阐述。所谓“《仪礼》为履”,即《仪礼》是 《周礼》在生活细节中的实施。从三礼、尤其是《仪礼》看,每 一种礼,都离不开赠答酬送这一形式的表达。
在三礼中,赠都是指实物、钱币的赠送。赠送有不同的对象 关系,如《周礼?典瑞》:“璋邸射,以祀山川,以造赠宾客。”
《秋官?司仪》:“司仪掌九仪之宾客、摈相之礼……飨食,致 赠。”《仪礼 ?士昏礼》:“若异邦,则赠丈夫送者以束锦。”
《仪礼?聘礼》:宾客“遂行,舍于郊。公使卿赠,……使下大 夫赠上介,亦如之。使士赠众介,如其觌币。”《礼记 ?少仪》:
“君将适他。臣如致金玉货贝于君,则日‘致马资于有司。敌 者日‘赠从者。”
赠是礼的重要内容,也是成礼的重要条件。 《左传》僖公三 十三年载:“齐国庄子来聘,自郊劳至于赠贿,礼成而加之以 敏。”深得臧文仲赞美,说:“服于有礼,社稷之卫也。”又昭 公五年:“公如晋,自郊劳至于赠贿,无失礼。”于是,晋侯谓 女叔齐曰:“鲁侯不亦善于礼乎 ?”“出有赠贿,礼之至也”。 有人甚至将这作为“士”的人格标准。如《韩诗外传》卷一载: 鲁公甫文伯死。其母不哭。人问其故,对曰:“昔是子也,吾使 之事仲尼。仲尼去鲁,送之不出鲁郊,赠之不与家珍。……此不 足于士,而有余于妇人也。吾是以不哭也。”
礼之酬有两义:一是指飨宴赏赐之后所赠财物,如《毛诗注 疏》卷十六所言:“《序》: 《鹿鸣》燕群臣嘉宾也,既饮食之, 又实币帛,筐篚以将其厚意,然后忠臣嘉宾得尽其心矣。 《笺》 : 饮之而有币,酬币也。食之而有币,侑币也。”二是指飨礼时宾 客以酒回敬主人。明梁寅《诗演义》卷十:“燕礼,主人献宾, 宾酢主人,主人又酌以自饮而遂酌以饮宾,谓之酬。”具有对主 人回报的意思。故《尔雅 ?释诂》云:“酬、酢、侑,报也。” 其礼见于士冠、士昏、乡饮酒、乡射、聘礼等各种宴饮场合。如
《仪礼?乡射礼》:“主人以觯适西阶上酬大夫……若无大夫, 则长受酬,亦如之。……众受酬者拜、兴、饮,皆如宾酬主人之 礼。”
答是中国古代礼制中一种最基本的礼仪, 包括对他人所问的 回答,人们相见、别离和对他人以财物致意时的答拜等等。 如《仪 礼?士冠礼》所说:“主人东面答拜,乃宿宾。宾许,主人再拜, 宾答拜。”《礼记 ?曲礼下》:“君于士,不答拜也,非其臣, 则答拜之。大夫于其臣,虽贱,必答拜之。”
答于礼有着重要意义,即使是对赠送者有着浓厚的敌对情 绪,当致意者前来拜、赠时,也要对赠送者致意答谢。 《论语邛 日货》载孔子对阳货非常不满,阳货想见孔子,孔子不见。于是, 阳货派人给孔子送去一头蒸熟了的小猪, 孔子迫不得已,只得瞅 着阳货不在家时前往阳货家答谢。 阳货送小猪给孔子,而孔子趁 阳货不在家前去回拜,就是因为按礼,有拜赠必有答谢。如《礼 记?燕义》说:“礼无不答。”董仲舒更是强调:“礼无不答, 施无不报,天之数也。”
送是指居者对行者的相送。迎来送往,也是礼的基本要求。 《左传》桓公三年载:于礼“凡公女嫁于敌国,姊妹则上卿送之, 以礼于先君;公子则下卿送之;于大国,虽公子亦上卿送之;于 天子。则诸卿皆行,公不自送;于小国,则上大夫送之。”《周 礼?秋官 ?讶士》:“邦有宾客,则与行人送逆之。”《周礼 ?夏
官?侯人》:“若有方治。则帅而致于朝。及归,送之于竟。” 送礼不仅出现在外交和政府官员的来往中, 也是民间的行为。《孟 子?公孙丑下》载孟子曰:“行者必以赆。”赵注:“赆,送行 者赠贿之礼也。”
《礼记 ?乐记》说:“礼也者,报也。”“礼报情。”从上 面论述看,赠答酬送之礼,都不是主体独立的行为,而是由施礼 者和受礼者双方共同实施, 构成一种人伦之间的往来关系, 核心 内涵是来而有往。
礼强调赠答酬送之间的来而有往, 目的是等级规范下的人际 和谐。《礼记 ?礼器》说:“昔先王之制礼也,因其财物而致其 义焉尔。 ”礼的核心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等级占有, 礼也特别注意 在礼制对物质和文化享受的等级规定之外, 利用冠、 丧、婚、聘、 燕、飨、祭、觐等礼仪,进行在礼制等级规定之外的物质和文化 享受的再分配,以笼络邦国、贵贱、上下人际之间情感。这种再 分配的方法就是礼的物质赠送酬答。
赠送酬答为最基本的礼节,贯穿于冠、昏、丧、祭、乡、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