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7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学习目标】
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广泛使用;分析“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的社会现象出现原因;
2.掌握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
【教学重点】生产工具、技术的进步对社会生产的促进作用;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商鞅变法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变革的相互促进作用;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发生的必然性及其历史作用。
【导入新课】
同学们,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人类文明的任何进步,都凝聚了我们祖先的智慧,我们一起回忆一下,人类生产工具的演变历程。(课件展示表格,引导学生回忆、思考从北京人一直到夏商西周时期工具的演变)。那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是用什么样的工具呢?又是怎样的劳动场景呢?今天这节课,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走进春秋战国的田间地头去看一看,感受感受。课件出示课题,齐读课程标准。
第一幕 从千耦齐耘到个体农耕
【自主学习】(学生课下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问题)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第33—34页内容,完成《基础训练》25页学习笔记第一部分
看完,教师问:什么是千耦齐耘?什么时期铁制农具开始用于农业生产?牛耕的出现大约是在什么时期?“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的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过度语:新型地主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引起了战国天空怎样的风云变幻呢?请看第二幕
第二幕 战国时期的改革风潮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第34—35页内容
1.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背景、目的、影响? 2. 变法的国家连线
过渡语:结合课件,这些变法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变法。
第三幕 商鞅变法与秦的崛起
【合作探究】
(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鞅)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西汉)贾谊:《过秦论》
思考:秦孝公的政治抱负是什么?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政治抱负?
商鞅变法的背景:
1.新兴地主阶级,想要建立自己的统治秩序,打破旧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
2.战国时诸侯争霸的压力,秦国要迅速崛起,变法取得了秦孝公的支持。
三、变法的内容和作用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第35—36页内容,找出变法的内容和作用
变法措施分类
变法的具体措施
富国措施
强兵的措施
中央集权
(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结合材料和教材内容,思考:
(1)商鞅变法使秦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商鞅为什么会车裂而死。
教师小结:商鞅变法触及了旧贵族的利益,在变法的支持者秦孝公死后,旧势力立即将商鞅处死
(3)讨论:怎样理解商鞅虽死,其法未败?
教师小结:认识到商鞅变法上有国君的支持,下有百姓的欢迎,加上商鞅本人的决心,改革的措施符合时代的要求,顺应历史潮流,因而商鞅虽死,秦法未败。
师:同学们,古往今来,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但是,他们为国为民的精神,却在历史的天空发出耀眼的光芒,照亮人类前行的脚步。
【巩固提升】
一、学生独立完成以下问题:
1.铁制工具和牛耕推广使用是在( )
A.商朝 B.西周 C.春秋 D.战国
2.史书上记载春秋时期“公作则迟”,“分地则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个体农耕已经取代了集体耕作 B.奴隶消极殆工C.土地被极少数人占有 D.?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3.商鞅变法成攻的主要原因是:( )
A.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B.百姓的欢迎 C.个人才能卓越 D.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4.商鞅变法的措施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 )
A.统一度量衡 B.奖励军功 C.奖励生产 D.推行县制
5.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是( )
A.奖励耕织 B.土地私有 C.建立县制 D.奖励军功
6.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和免受惩罚,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
A.当兵立军功 B.不隐瞒犯法行为 C.合法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7.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主要原因是( )
A.秦国“连横”策略的实施 B.铁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初中体育_羽毛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体育_羽毛球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化学_走进实验室—探究酸碱盐的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化学_走进实验室—探究酸碱盐的性质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语文_复习《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语文_复习《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对》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历史_民族和睦与中外交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历史_民族和睦与中外交流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物理_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物理_功教学课件设计.ppt
- -23历史_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历史_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历史_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道德与法治_三思而行 勇于担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道德与法治_三思而行 勇于担当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英语_初中英语八上Unit 9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英语_初中英语八上Unit 9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语文_老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语文_老王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道德与法治_我的情绪我做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