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录
实现碳中和的意义、路径与政策抓手 10
实现碳中和是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是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10
碳中和实现路径:能效提升、零碳排放与负碳技术 11
实现碳中和的政策抓手:碳交易与绿色金融 14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碳排放作为商品,加大企业节能减排意愿 14
欧洲:全球最大碳交易市场,碳交易体系进入稳固期 14
美国:未形成统一体系,地方政府分别区域层面的碳交易体系建设 15
日本:以区域为对象,构建强制总量交易体系 16
韩国:采用总量控制模式,配额逐步将以免费分配为主、有偿拍卖为辅 16
中国:全国碳市场落地,覆盖行业将由火电逐步扩大到八个高排放行业 17
绿色金融体系将逐步完善,推动绿色环保行业快速发展 18
碳中和背景下各行业展望 21
电力:新能源迎来快速发展期,火电角色将发生改变 21
火电:逐步由主力电源变为辅助电源,容量电价政策有望出台 21
水电:发展潜力有限,关注抽水蓄能的发展 21
核能:碳中和背景下全产业链有望迎来发展良机 22
风光:发电成本持续下降进入平价上网时代,有望迎来第二轮爆发式增长 25
新能源设备:“十四五”期间,风、光、储装机容量都将实现快速增长 27
交通运输:各运输方式绿色化程度不一,货运场景为减排关键 31
道路:客运场景实现高度渗透,货运场景为减排关键 31
民航:新能源技术成熟度低,燃油替换与运营优化为减排方向 35
铁路:已实现高电气化率,全程电气化确定性高 36
水运:清洁能源技术可行,迭代前“公转水”与能效优化辅助减排 37
有色:碳中和目标推动清洁能源市场成长,建议关注光伏硅产业、新能源镍钴锂产业及水电铝企业 38
光伏产业推动上游硅材需求增长 38
全球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钴锂镍需求迎来爆发 39
碳中和目标下水电铝企有望受益 42
建材:政策+技术+清洁能源+海外进口,共促碳排放量下降 44
水泥行业碳中和实现路径:政策+技术减排 45
玻璃行业碳中和:推广清洁能源 48
瓷砖行业碳中和实现路径:煤改气+技术降排 50
基础化工:“碳中和”或将催生新一轮供给侧改革,从能耗控制、新能源材料和可降解三个角度挖掘投资机会 53
高耗能、高排碳行业或将迎来二轮供给侧改革,建议关注煤化工、氯碱投资机会
....................................................................................................................................................54
新能源材料板块迎机遇,关注碳纤维行业投资机会 55
尚未被发掘的可降解材料,PVA 行业存在潜在机遇 56
石油化工:落后产能加速出清,氢能发展潜力 57
碳中和促使全球炼厂落后产能加速出清 57
氢能未来潜力巨大 58
环保:碳中和背景下碳监测、负碳技术和垃圾分类处理需求将明显提升 60
碳监测:碳中和背景下需求将明显提升,CEMS 或将成为主流监测方法 60
负碳技术:实现碳中和的必要条件,相关行业前景广阔 60
垃圾分类处理:提高垃圾资源化比例、减少碳排 61
投资建议 62
风险提示 63
图表目录
图 1:吨二氧化碳排放产生 GDP(2010 年不变价美元)(吨/美元)
图 1:
图 2:中国历年二氧化碳排放量(亿吨)
图 2:
图 3:2018 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主要
图 3:20
图 4:2018 年世界二氧化碳排放主要
图 4:20
图 5:“碳中和”
图 5:“碳
图 6:“碳中和”实现
图 6:“碳
图 7:2020 年试点城市碳交易情
图 7:20
图 8:试点城市历年碳成交均价(元
图 8:试点
图 9:绿色贷款余额及占全部
图 9:绿色
图 10:绿色贷款投
图 10:
图 11:绿色债券历年发行规模(亿元
图 11:
图 12:2020 年各行业发行绿债规模占
图 12:
图 13:ESG 评价
图 13:
图 14:我国历年火电装机容量(亿千
图 14:
图 15:我国历年火电利用
图 15:
图 16:我国水电装机容量(亿千
图 16:
图 17:核能发电的低碳环
图 17:
图 18:我国大陆核电装机规模(万千
图 18:
图 19:2020 年不同类型发电装机规模(万千瓦)及
图 19:
图 20:我国核电发电量及占比持续提
图 20:
图 21:核能供热原理
图 21:
图 22:光伏、风电度电成本快速下降(2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