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有效教学研究专题.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组 案例一教师的作用非常明显,教师注重了讲授,效果还不错,学生明白了,可以说这是关注了效率,教学是有效的。 案例二教师的作用也很明显,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思考,但是老师的倾向性还是很明显。不过这种教学是有效的。 案例三教师的作用也很明显,教师注重引导激发,学生学得主动,效果好。 语文有效教学研究专题 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魏本亚 2009.10 一、研究目标 1.学习语文有效教学的理论,更新教育观念 2.学习研究语文有效教学的方法 3.增强语文有效教学实践的自觉性 二、语文界对语文有效教学的认识 1953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学生在北师大二附中实习,上了《红领巾》一课,引起了普希金的批评。普希金认为一篇课文讲六个课时,老师讲,学生听,效率低下。学生修改教案,第二次上课,用了三课时。老师讲一点,学生讨论一点,这就是“红领巾”教学法。 1956年,针对语文教学的低效,毛泽东要求教育部考察当时的苏联的教育,政治局决定实施了‘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可以说出发点是好的,结果只进行了两年就失败了。 1959年,受政治运动的影响,语文课的政治化倾向日益明显,语文教学效率受到人们质疑,上海文汇报展开“文道问题”大讨论。 1962年,上海吕型伟提出语文“八字方针”:字词句章语修逻文 1962年,江苏的吴天石厅长语文教育专家提出语文教学能力:听说读写。并语文能力与语文知识并列为语文双基 1963年至1977年,语文受政治的驱使,失去了语文课的特点,语文是低效的。张铁生交白卷,黄帅反潮流 1978年,吕叔湘提出:“十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他还恳切地提出:“是不是应该研究研究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用较少的时间取得较好的成绩?” 1997年10月,《北京文学》一批文学青年开始“忧思中国语文教育”。一石激起千层浪,1998年,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王丽主编的《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1999年,汕头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孔庆东、摩罗、余杰主编的《审视中学语文教育》,200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钟晓雨主编的《问题与对策:中小学语文教育改革》。20世纪末年的中国语文教育界,发生了最剧烈的大讨论。在这个浪潮中,三老的思想逐渐淡出了历史。 2001年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03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引进了一系列新理论试图提高教学效率 2004年10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国语文教育高峰论坛”上,200多位专家、作家共同发布的“金山宣言”上这样评价语文教学现状:语文教育的效率不高,社会对初、高中毕业生语文水平的不尽如人意反映强烈,而且不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与日俱减。 三、语文有效教学的内涵及特征 何谓语文有效教学? 专家的观点举隅 钟启泉:所谓有效教学,归根结底离不开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学生的全面发展又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准为前提的。 文喆:有效教学包含有效果、有效用、有效率三重意思。 美国学者玛扎诺在《有效课堂——提高学生成绩的实用策略》一书中提出“有效教学”是指“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成绩。” 崔允漷: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通过一段时间内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具体地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我们的基本认识 语文有效教学就是符合语文教学规律, 有效率、有效果、有效益的教学实践活动。 效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 效果:由某种力量、做法或因素产生的结果(多指好的)。 效益:效果和利益。 语文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 教师的教学设计、组织符合学生认知特点 文本解读到位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了发展 一线教师的观点 我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达成了,我的课就是有效的,我的教学就是有效教学。 我的考试成绩好,就说明学生学得好,也就说明我的教学是有效的。 我的语文课学生爱听,就说明我的语文课是有效的。 四、语文有效教学的案例考察 案例的来源: 在上海叶澜教授访学期间,深入新基础学校获得的。 参加崔允漷教授主持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研制活动获得的。 深入苏北地区听课评课获得的。 到台湾中学听课录制的。 案例一:“老师,苦胆是什么?” 讲《卧薪尝胆》前,我查阅了大量资料,经过一番精心准备。正当我在课堂上引经据典、慷慨激昂之时,突然一个小女孩怯怯地举起手来,似乎有什么疑问,我示意她说话。 “老师,苦胆是什么?” “是啊,苦胆是什么,我们不知道!”(引起意向——学生想知道) 我一

文档评论(0)

不忘初心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