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试题问答模式例释.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诗歌鉴赏试题问答模式例释 作者:赵 华 文学教育下半月 年 4 期 字数: 3391 字体: 【大 中 小】 近年来,高考诗歌鉴赏试题呈现出两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以对作品的整体理解为前提,切入角度小。命题时往往选择作品中的一两个重点意象或句子切入,从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或思想感情等角度考察。二是所选作品文字浅易,多波及诸如故园情、山水情、离别情、思乡情等人之常情。 只管在考场上, 考生一般都能读懂作品, 但失分却很严重。 原因之一在于考生对诗歌鉴赏试题的问答模式把握不到位, 致使于仅能简单“意会”, 而不能做到有效“言传”。为此,本文拟以 2008 年的高考试题为例,梳理出诗歌鉴赏试题的六种问答模式,以供考生备考时参照。 一、剖析“形象”型 知识积累:“意象”、“形象”。诗歌形象:人物形象、光景形象和事物形 象。 提问方式:简要剖析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形象。 提问变式:作者塑造的形象有什么寓意?作者笔下的某一意象有何特点, 象征了什么样的形象(品质)?作者主假如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某一形象的? 答案组成:诗歌中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该形象有什么基本特点; 诗人通过该形象抒发什么感情,表达什么态度;或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某一形象。 如广东卷: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木芙蓉 吕本立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世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的有什么不同? 答:吕诗着重描绘的是逍遥闲适、 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 范诗写的木芙蓉孤傲、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 (第一步:点明形象特点)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放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单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 象。(第二步:进行对照) 二、剖析“语言特色”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 提问变体:请剖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剖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推测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 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 清新自然、朴素无华、华丽绚烂、理解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委婉、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等。 答题步骤: 1. 用一两个词正确点明语言特色。 2. 结合作品中相关语句剖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 提炼出语言的特色。 如:北京卷: 读下面这首诗,达成后边题目。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局势,志存恢复。 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靠近杜甫。 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点, 并作简要剖析。 答:风格特点: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 (第一步:点明语言特色) 简要剖析:这首诗是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 眼前的详细情境紧密结合在一同(第二步:指出作者的感情),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 格。(第三步:提炼语言特色) 三、剖析炼字型 知识积累:炼字多炼动词和形容词, 炼字能够炼数词,炼字也能够炼特数词。 炼字还能够活用词语。 应答模式: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 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点,深刻地反应作品的思想内容。 这种题型是要求赏析时应联系全诗的要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方面仔细推测、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技巧的精妙。 提问方式:某一联上下两句中最精华 (生动)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赏析。 提问变式:某字历来为人称道, 你认为它幸亏哪里?某句中的某字, 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甲诗中的某个词与乙诗中的某个词, 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答题步骤:第一步,指出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第二步,简要剖析: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情景, 或点出该字衬托了怎样的意境, 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如全国卷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 ( 约 1057-1106): 字邠老 , 黄州 ( 今湖北黄冈 ) 人, 善诗文 . 曾随 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利处。答:“拳”、“退”(一般为动词,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 “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等) 。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

文档评论(0)

130****6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