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庄子蚜五恶乎往而不可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doc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庄子蚜五恶乎往而不可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4 - 恶乎往而不可 【学习目标】 1、学习和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及文言句式,理解课文。 2、通过鉴赏文中的寓言故事,理解庄子“安时而处顺”的思想,得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学习重点】继续积累本章重点文言现象,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难点】理解庄子“安时而处顺”的思想, 【学法导航】 1、熟读本章2则选文,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落实字词,疏通文意,过好语言关。2、小组合作探究,理解庄子“安时而处顺”的思想, 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悟。 【课时设计】1课时 【过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 清代著名学者刘熙载在对比屈原和庄子时说,“有路可走,卒归于无路可走;无路可走,卒归于有路可走。”同样是否定社会,屈原寄情楚国,意欲改造现存社会而不得,唯有以死明志;而庄子则看到了根本性的问题在于社会价值体系的虚伪,从而出世。 可以说不同的人生选择决定了相异的人生结局, 面对人生的困境,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实现突围呢?今天我们学习《恶乎往而不可》,来领悟庄子关于生存的大智慧。 二、目标展示: 三、整体感知: 1、放声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理解文意 多媒体展示重点字读音。 以死为尻(kāo) 将以予为此拘拘也(gōu)(gōu) 句赘指天(gōu) 女恶之乎(wù) 恶乎往而不可(wū) 2、文言词汇 (1)词类活用 故善吾生者 彼近吾死而我不听 (2)重点实虚词 无怛化 (3)古今异义词 今一犯人之形 丈夫与之处者 3、文意理解,答疑解惑 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成然寐,蘧然觉。 过渡语:刘熙载在评论庄子文章时说, “寓真于诞,寓实于玄”且“意出尘外,怪生笔端”那么在本文的故事中,庄子又寄寓了什么样的哲思呢? 四、文本梳理: 集体朗读第一则寓言故事,思考以下问题: 子舆生病后相貌变得怎么样?子舆对此态度如何?子来生病将死,子来对此持怎样的态度? 1、子舆生病后相貌变得怎么样? 明确:“曲偻发背,上有五管,颐隐于齐?,肩高于顶,句赘指天,阴阳之气有沴” 师补充:我们可以看出,子舆生病后相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是发生了畸变,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子舆生病后的样子。 子舆对此态度如何呢? 明确:“心闲而无事 ” “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师补充:世俗的哀乐已经无法惊扰他内心的平静了。同学们平常连校服都不愿意穿,觉得它太过宽松不好看,而子舆身体发生了这样的畸变,他却安然地接受。 3、子来生病将死,子来对此持怎样的态度呢? 明确: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成然寐,蘧然觉。并翻译 师补充:也就是说子来将自己的大病将死看成是造物者的杰作,安然处之。 小结: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面对死生存亡这些人生困境时,正是因为子舆子来他们做到了哪一点?他们才能如此坦然,豁达? 明确:安时而处顺 五、合作探究: 安时而处顺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应该如何去理解庄子的这种思想呢?哪位同学来说说你的理解? 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 以文本为例,深入探讨。 1、在第一则故事的开头,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为什么能成为莫逆之交呢? 明确:“孰知死生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教师补充:所以他们四人其实是达成了一种共识,死生存亡是一体的,而这四位好朋友的生死观,也即庄子的生死观。 (1)学生分享学习过内容中典型的生死观。 (2)教师补充庄子的生死观: 在《知北游》中,庄子这样写道:“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纪!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故万物一也。” 庄子认为是气充盈于天地,生死不过是气的聚散浮游,生与死之间是共通的,也是不断转化的,并无清晰的界限。而且庄子认为死生是一个同步进行的结果,一个生命的开始也意味着是慢慢走向死亡,即所谓“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在《大宗师》中,庄子认为“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也就是说,死生仿佛自然界中存在的白天与黑夜一样,生死的变幻犹如昼夜交替般自然。 小结: 因此,死生并不神秘。庄子在参悟这一道理之后表现出了超人的豁达与乐观,豁达与乐观地甚至与世俗有些格格不入: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他认为妻子的死是“得其所在”根本不用悲伤,反而应该为她庆祝。 总结: 所以说面对世人无可奈何的生与死,庄子选择安然地接受,这就是安时而处顺的含义,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人间世》说,“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在庄子看来,承受这些人生的无奈而能做到心安的人,其实已经是有德之人了,这更是一种难得的超越。在那个战乱频仍,杀伐逐竞的时代,庄子力图以他特有的方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