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传统电影叙事的伦理道德审视
摘要:传统电影叙事,通常更多地树立难以逾越的道德规制,以人性在其框架中的挣扎和谋略产生叙事张力和艺术美感。当代电影叙事不同于传统电影之处在于,更多强调人物的心理刻画,以人物在情境中产生的心理动机来驱动行为,通过一系列行为达成心理欲望的目标,形成叙事的逻辑,以诱导人物的心理期待为叙事策略,反过来用叙事张力和艺术美感形成对伦理道德的置换或遮蔽。
传统电影探讨伦理问题,西方电影艺术家,深受其文化传统、尤其是宗教传统的影响。某些哲学家的伦理学理论甚至会深刻影响了导演的思想。例如,休谟的《人性论》中关于道德的论述就构成西方伦理学的基础,也影响到了相当多的电影导演。伯格曼的电影可谓是传统电影对伦理探讨的巅峰,他对于伦理的探讨体现在宗教精神所抵达的高度,比如电影《处女泉》(1960)。而当代电影学的转型则在于心理刻画对道德评判的替换,正如西班牙电影《看不见的客人》(2017)那样,伦理被遮蔽和删除,心理越来越占据诱导的地位。电影的叙事通过心理刻画对道德加以遮蔽甚至置换,直至道德变成一种装置。当代电影编剧则会轻车熟路地运用电影心理学的方法创作。他们从传统的以哲学思想作为指导的框架中跳出,转为当代电影叙事的对心理期待的强化和对道德的改写。一、传统电影为伦理正名在传统电影中,不管电影类型如何,其叙事如何展开,终究要受限于伦理规范的制约,且最终要回归到对伦理的尊崇或守护。这一点,不管是欧洲电影、中国电影甚或是好莱坞电影皆是如此。欧洲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就在于处理人伦与宗教的关系。在法国导演罗伯特·布列松的电影《乡村牧师日记》(1951)中,牧师在日记中袒露多年的心路历程:年轻时的他怀着美好的愿望和一腔热忱,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教化这个村子中的人们,可现实却不断地打击他。村里的人依然自私、邪恶,而他也一直经受孤独、寂寞和压抑的折磨,直至罹患胃癌不幸离世。牧师内心也有怀疑和斗争,但最终依然为心中的信仰而献身,成为一名忍辱负重的殉道者。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的《处女泉》在人伦与宗教的主题上更是用心良苦。该片讲述的是虔诚的农场主陶尔爱女卡琳为教堂送蜡烛途中被三个牧羊人玷污杀害,陶尔为女儿复仇的故事。象征着纯洁的卡琳在奉道的途中遇害,这引起人们对信仰的质疑。其中极具震撼力的画面是作为父亲的陶尔推倒了一棵树,并用树枝抽打自己。这象征着信仰的大树摇摇欲坠,体现着信仰崩塌之际的摇移和猝不及防。法德合拍电影《柏林苍穹下》(1987)由维姆·文德斯导演。影片中,守护柏林的天使卡西尔与丹密尔在城市中随意穿行,倾听并感受到人类内心世界充满了孤独、焦虑、苦痛、纠结。天使丹密尔在听到马戏团女孩玛瑞安内心的纠结与苦闷后,决定放弃天使身份变成凡人去体验人间的喜怒哀乐。影片虽然充满了压抑和困苦,但主人公仍不放弃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希冀,即便是手中的一个苹果也能带来些许美好与甜蜜。当丹密尔从天际下坠,他便放弃了自己的信仰,选择了与凡人的爱情。这代表的不仅仅是信仰的动摇,更是信仰的坠落。好莱坞传统电影追求商业美感的题材故事,创作了大量壮阔凄美的故事,实则更为保守地呈现一套固定的道德坚守。《魂断蓝桥》是美国环球影业于1931年制作的爱情与战争电影。舞蹈演员玛拉与军官罗伊相爱,却因战争不得不分离。玛拉因战争带来的困顿和无奈沦为妓女。战后,当她再次见到罗伊却对自己无法释怀,只能以自杀明志。玛拉对于爱情的渴望尽管强烈而炽热,却未能超出道德的规制,她誓死捍卫爱情的忠贞,无法抹去时代与社会为她带来的身份烙印,只能以死亡来成全精神的救赎。这些人物,都尊重伦理道德,个人欲望不敢僭越社会伦理。大环境对战争与爱情中人物内心情感的碾压似乎成为好莱坞信手拈来的叙事套路,为了更高价值的人伦与道义牺牲主人公强烈的心理欲望,似乎为关注人性的故事戴上了悲剧美学的桂冠。《卡萨布兰卡》(1942)由迈克尔·柯蒂斯导演,讲述了“二战”时期商人里克和反纳粹人士维克多妻子伊尔萨的爱情故事。维克多和伊尔萨来到卡萨布兰卡是为了得到里克手里的通行证去往美国。但伊尔萨和里克是曾经的恋人,两人旧情复燃。伊尔萨在丈夫和里克之间艰难抉择,而里克也在帮助维克多和得到伊尔萨之间犹豫不决。最终,里克帮助维克多和伊尔萨奔向自由,伊尔萨也回到丈夫身边。里克与伊尔萨虽然相爱颇深,希望相守一生的愿望也十分强烈,但是面对道德伦理,还是选择牺牲内心对于爱情的强烈渴望。中国传统电影不但善于处理诗意的情怀与山河旧梦的主题,还将社会层面人际关系的人伦文化诠释得游刃有余。桑弧执导的《太太万岁》(1947)是较早以家庭喜剧片的方式深刻反映传统家庭伦理观念的影片,其中也可管窥伦理与心理的巧妙关系。陈思珍与唐志远是一对夫妻,思珍努力成为婆婆的好媳妇、丈夫的好妻子、小姑的好嫂子,为帮助丈夫筹办公司,不惜欺骗娘家父母,换来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