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预习作业 统编版(2019)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VIP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预习作业 统编版(2019)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1 PAGE 1 PAGE 1 长郡中学选择性必修一预习作业(1)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阅读与回顾】 读选择性必修一第一课课文 建议自主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第 1 课第四子目、第 2 课第二子目、第 3 课第一子目、第 4 课第一二子目、第 7 课第二子目、第 9 课第一子目、第 10 课第三子目、第 13 课第一子目、第 14 课第一子目的相关内容。 【梳理与归纳】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请对以下概念做出知识归纳: 世袭制:(名词解释示例)中国古代的王(君)位传承制度,始于夏朝。禹死后王位落到启身上,标志着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其核心内容是王(君)位在一家一姓中流传,世袭的主要方式有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两种。西周以后,嫡长子继承制成为世袭制的主要方式。 (注意:在对政治制度进行名词解释时,应首先对其定性,然后阐释其基本内容:包括制度的起始时间,制度设立的背景,制度下的机构、职官设置、权力的分配、主要规定以及主要的影响等。说清楚主要内容即可,有时不需要面面俱到) (知识归纳示例) 世袭制时间:夏朝开始(标志:禹传启);内容:王位在一家一姓中流传;影响:成为中国古代王(君)位传承的基本制度。 (注意:在对某一概念进行知识归纳时,可以以课本内容为基础,结合所学知识,梳理出这一概念的基本要点。一般来说,包括时间、关键人物及地点、背景、内容和影响) 内外服制: 分封制: 宗法制: 【思考与聚焦】 问题一:夏、商、西周的政治特征 材料一:根据史书记载:商王太甲因昏庸暴虐,被辅政的贵族伊尹放逐到桐宫悔过,三年后,太甲“自责,反善”,于是伊尹将他迎回。周武王死后,成王以幼年继位,周公摄政,撇开成王行国君之事,天下人也并没有觉得不妥。等成王长大后,周公归政于成王。 ——据《史记·殷本纪》《荀子·儒效》整理材料二: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有执膰(分祭肉之礼),戎有受脤(受祭肉之礼),神之大节也。 ——《左传·成公》材料三:礼仪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 ——《礼记·乐记》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思考: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特征有哪些? 二、秦朝的政治制度 请对以下概念做出名词解释或知识归纳: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 请画出三公九卿制下中枢权力示意图:(示例) 皇帝 皇帝 御史大夫(副丞相) 丞相 太尉 (协理国政,掌管书籍、文书,负责监察)(秉承旨意,统领百官)(最高武官,掌军事) 九卿(分掌国家各种政务和皇室事务) 3. 郡县制: 4. 文书制度: 【思考与聚焦】问题二: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涵义。 问题三: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朝从哪些方面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中央行政制度的变化: 中朝: 三省六部制: 请画出三省六部制下中枢权力示意图: 二府三司制: 内阁制: 军机处: (二)地方行政制度的调整: 郡国并行制: 汉、唐、宋的地方监察机构: 行省制: 【思考与聚焦】 问题四:行政中枢是王朝行政的核心,是中央集权加强的关键所在。结合课文内容,思考:历代中央行政中枢制度经历了哪几个重要的演变阶段? 问题五: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 材料:一个国家的行政区划和地方政府要分成若干层次,而且层次级数是地方组织体系中最基本的要素。一般而言,层级越多,上下阻隔越远,政令不易贯彻,下情不易上达,中央政府也就越难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因此,从中央集权的角度来看,要求有尽量少的层次,但由于受到管理幅度的限制,层级也不能随意减少。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古代行政区划层级的因素有哪些?并举例说明。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层级演变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并总结其变化的规律。 【探究与拓展】 (一)柳宗元《封建论》(节选) 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生人果有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然则孰为近?曰:有初为近。孰明之?由封建而明之也。彼封建者,更古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而莫能去之。盖非不欲去之也,势不可也。势之来,其生人之初乎?不初,无以有封建。封建,非圣人意也。 彼其初与万物皆生,草木榛榛,鹿豕狉狉,人不能搏噬,而且无毛羽,莫克自奉自卫。荀卿有言:“必将假物以为用者也。”夫假物者必争,争而不已,必就其能断曲直者而听命焉。其智而明者,所伏必众,告之以直而不改,必痛之而后畏,由是君长刑政生焉。故近者聚而为群,群之分,其争必大,大而后有兵有德。又有大者,众群之长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属。于是有诸侯之列,则其争又有大者焉。德又大者,诸侯之列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封。于是有方伯、连帅之类,则其争又有大者焉。德又大者,方伯、连帅之类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人,然后天下会于一。是故有里胥而后有县大夫,有县大夫而后有诸侯,有诸侯而后有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