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教学设计 (10).docxVIP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教学设计 (10).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科目 历史 高中历史导学案课题 高中历史导学案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第一课时) 班级 主备课人 审核人 课标要求 1.知道康乾盛世的主要表现,识记密折制、军机处、文字狱、摊丁入亩的基本史实。 2.梳理台湾设府、管辖西藏、巩固西北边疆的大致过程。 3.根据图片、材料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清朝后期由盛转衰的历史迹象,分析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提高史料实证的能力,培养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学习过程 学生感悟 知识概览 第一目(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主要讲述了以密折制、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的兴起、摊丁入亩的出现等基本史实,即康雍乾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盛世之象”; 第二目(疆域的奠定):意在说明清朝在明的基础上所作出的疆域巩固和开拓的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产生的推进民族融合的历史性意义; 第三目(统治危机的出现):意在表现看似强大的王朝所受到的内忧外患正孕育着史无前例的统治危机。 新知导入 朕就是这样汉子!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皇帝!尔等大臣若不负朕,朕再不负尔等也。勉之! 新知讲解 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一)康乾盛世 盛世的定义:一般是指国家由乱到治,在较长时期内保持了政权稳定和社会繁荣。 盛世的标志:包括政治开明、经济发展、民生复苏、国力强大、文化昌盛等方面。 古代盛世最有代表性的:西汉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清代的“康乾盛世”。 材料:史学家认为,“康乾盛世”固然是封建社会的又一次太平盛世、繁华高峰,但又是一个不完美的盛世。西方传统史学家则称这段时期为“Lose High Qing”,即清朝伪鼎盛时期。 问题:如何理解材料中说的“康乾盛世”是“伪鼎盛时期”? 康乾盛世是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辉煌”,在当时已经落后于西方国家,与世界发展潮流背道而驰。 (二)君主专制的加强 1.奏折制度 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了奏折制度。 特点:密、速、详。 作用:多渠道了解下情、提高行政效率、强化对官僚机构及官员控制、加强皇权。 拓展探究 为什么说奏折制度强化了皇帝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1.奏折制度为君臣之间建立了便利的直接联系。 2.奏折制度的保密性强。 …… 2.军机处的设立 创立:雍正 职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影响:提高行政效率,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材料引导 材料一:军机大臣由皇帝从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官员内特选。军机大臣没有定额,以六至八人为常。人数多少均由皇帝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特点:成员少,机构简单。 材料二:无论事情多复杂,一定在三句话内讲完。跪承旨意后,匆匆回到军机处。拟旨完毕,再赶回养心殿报雍正批准。 特点:办事效率高,速度很快。 材料三:地处内廷,外官不得擅入,皇帝召见军机大臣时,太监也不得在侧。 特点:保密性好,外界干扰少。 3.大兴文字狱 文字狱:清朝统治者为迫害知识分子,故意从其著作中摘取字句,罗织成罪。 二、疆域的奠定 (一)维护统一的斗争 1.西南——平定三藩 1681年,康熙帝彻底平定三藩之乱。 2.东南——统一台湾 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1683年,台湾归入清朝版图; 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 3.西北——平定蒙古准噶尔部与回疆大小和卓叛乱 4.东北——反抗沙俄的侵略 条约:《尼布楚条约》。 内容: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地位:《尼布楚条约》是中俄双方在平等的基础上签订的,它阻止了沙俄向黑龙江流域的扩张,保障了东北安定。 (二)对边疆的管辖 1.对西藏的管辖 (1)顺治帝接见达赖五世并正式赐予“达赖喇嘛”的封号。 (2)康熙帝册封另一位西藏宗教首领为“班禅额尔德尼”。 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清朝康熙皇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的金印(现藏西藏扎什伦布寺) 金印文字内容:敕封班禅额尔德尼之印。 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西藏直接隶属中央,代表中央监督西藏地方事务,清朝对西藏的管理进入了新的阶段。 藏文版《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从制度上对驻藏大臣的地位与职权作了明确的规定。标志着中央政权对西藏地方行使主权达到制度化、法律化的程度。 藏文版《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金瓶掣签制度 乾隆五十七年(1792)特颁发两个金甁(藏语音译为“金奔巴”),分别供奉在北京雍和宫和拉萨大昭寺,内装象牙签数支,为达赖、班禅“转世灵童”抽签选定使用。 2.对新疆地区的管辖 1762年设伊犁将军、对天山北路蒙古族实行盟旗制、对天山北路维吾尔族聚居区实行伯克制。 3.完善民族宗教事务的管理 ①在中央设理藩院。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