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深度报告-重构银行估值体系.docx

银行业深度报告-重构银行估值体系.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银行业深度报告 重构银行估值体系 ? ? 01 估值分化的迷思 估值的困惑 银行股投资者的最大困扰就在于估值。两大典型困惑: 一般银行估值“没有最低只有更低”:2006年以来银行估值持续下移,行业最新PB估值打6-7折,市场的解释是银行业ROE 中长期趋势向下、银行藏不良风险很大。ROE趋势向下就一定应该破净吗?对资产质量的担忧有没有可能发生扭转? 优质银行估值“没有最高只有更高”:2014年以后龙头银行(宁波银行、招商银行)估值中枢持续上升,截至最新分别为 1.85倍、1.85倍。龙头银行与一般银行的估值差距越来越大,这样的价格贵不贵、值不值得买、还会更贵吗? 传统估值体系的反思 从DDM模型的角度思考:核心的影响变量在于盈利能力、分红水平和要求回报率。 为什么上市银行普遍破净?投资者要求回报率超过了一个界限。即要求回报率r>g+ROE×d×(1+g)。 银行经营的高杠杆决定了投资者对风险极度敏感,同时银行账面水分增加了投资者对于不确定性的担忧。 高杠杆:银行的经营模式与普通实体企业不同,在特许经营权下银行可以高杠杆经营,在放大盈利能力的同时,也会放大风险 的波动性。因此市场对于杠杆较高的银行股,要求回报率较高。 未知性:银行经营中表内外资产的投向、风险情况,市场难以准确判断。因此往往也会对不确定性收取一定程度的要求回报率。 典型代表是市场对银行“藏不良”的担忧持续存在。此现象在15、16年以前确实存在。但2017年以来在监管引导下,银行不 良认定持续趋严,截至20年末上市银行逾期90+偏离度已经下降至68%。银行账面已经到了近十年最干净的时候。 02 估值体系的重构 估值体系重构的思路 对于商业银行可以采取分部估值法:传统重资本业务估值+新型轻资本业务估值=目标估值。 重资本业务:PB估值法。传统表内业务以资本驱动规模和盈利增长,盈利具有周期性,估值仍然适用于PB-ROE的定价框架。 盈利能力看ROE和可持续性,要求回报率看资产质量和确定性。 轻资本业务:PE估值法。银行中间业务以服务驱动业务和盈利增长,对资本的依赖度低,且盈利更加稳定,可以使用PE估 值。打破刚兑催化行业发展和价值重估。可以考虑给予20x左右的PE或者按照PEG=1的思路给予PE估值。 分部估值法: 重资本业务:PB估值法。传统业务银行间PB估值的差距来自于 ROE和要求回报率两个维度。ROE的影响不再赘述,重点关注要求 回报率。要求回报率核心影响因素为: (市场感知的)风险水平高低:银行资产质量越好,市场要求 回报率越低。以真实不良率考察上市银行资产端风险水平,真 实不良率越低,整体PE和PB估值水平越高。因此区位优势越强、 业务风险越低、风控能力越强、资产质量越干净,越容易获得 较高的估值。 (市场相信的)不确定性强弱:业绩越高越稳定,市场要求回 报率越低。过去历史业绩出色且稳定,持续符合或超出市场预 期,市场沟通较为充分的银行,整体PE和PB估值水平较高。 轻资本业务:PE估值法。从商业模式看,银行中间业务主要基于服务,对资本依赖度低,且盈利更加稳定,可以给予PE估值。 原理:可以使用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来衡量银行轻资本业务的开展成效。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通常又称为【中间业务收入】。中间业务,顾名 思义,是银行不(少)运用自己的资产和资本,而以中间人的身份提供各类金融服务。 03 财富空间有多大 大财富管理的全产业链 大财富管理,好比一座桥梁,通过投资银行、资产管理、财富管理、资产托管四大板块,对接资金和实体融资需求。 ①投资银行:创设资产。投行端,挖掘实体融资需求,创设金融资产,对接资管端产品。 ②资产管理:构建产品。资管端,对接财富端的资金,构建资管产品,投资于金融资产。 ③财富管理:获取资金。财富端,服务财富管理客户,获取理财资金,投资于资管产品。 ④资产托管:基础设施。托管端,财富管理基础设施,存放资管资金,提供结算等服务。 财富管理 业务模式:金融机构依靠向客户提供资管产品、投资建议、服务收取相关费用。(1)国内财富管理:模式以卖方销售为主,盈利以销售佣金 为主。由于我国财富管理业务还在成长期,模式相对还比较初级,产品思维较重。卖方销售模式面临与客户的利益冲突问题,“卖 一批产品伤一批客户”的现象一直存在。(2)未来转型方向:模式向买方服务升级,盈利来源更加多元化。买方服务模式下,财 富管理机构以客户需求为核心,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收取相关费用(管理费、服务费),客户和机构的利益更一致。 市场空间:国内财富管理业务方兴未艾。海外财富管理从1990年前后开始迅速发展,从各类促发因素来看,我国财富管理业务已经进入发展 快车道。(1)从规模来看:截至2020年底,中国个人财富资产已达205万亿元人民币,创下历史新高。(2)从结

文档评论(0)

智慧IT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微软售前技术专家持证人

生命在于奋斗,技术在于分享!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9月10日上传了微软售前技术专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