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教案:《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设计(一).docVIP

高一语文教案:《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设计(一).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一语文教案:《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设计(一)   13、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蔡元培   [学习目标导航]   学习提示   1、知识目标:了解演讲辞的特点;把握文章的结构。   2、能力目标: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3、体味文章中蕴含的强烈的情感。   本文语言凝炼犀利,感情饱满,鼓动性强。要体会作者的情感。   [背景知识互动]   知识积累   一、写作背景   1916年底,在法国游学的蔡元培接教育部电,请他回国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但这并非美差,当时的北大以学风败坏、腐败盛行而声名狼藉,所以蔡元培一到上海,“有多数友人劝不可就职,说北大太腐败,恐整顿不了,反把自己名誉毁掉了;也有少数劝他的,说腐败的总要有人整顿,蔡元培最终听从的是这少数人的意见,走上了北大校长的职位。   二、作家作品   蔡元培,浙江绍兴人,1868年1月11日出生,1940年3月5日病故于香港九龙。191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实行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使北京大学气象一新,声名赫赫。蔡先生的治学作风和为人品格是中华民族的无穷财富。他是我国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和科学家,是现代中国知识界的卓越先驱,也是近代、现代历史上探索救国之路和振兴中华民族的先驱之一,为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奋斗了40余年,为发展中国教育文化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毛泽东曾高度评价蔡元培先生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解题   本文是一篇演讲辞,借就职演说谈自己对青年学子的三点希望: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   识记要点   蔡元培,浙江绍兴人,他是我国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和科学家,是现代中国知识界的卓越先驱。191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实行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使北京大学气象一新。   三、重点字词   1、字音、字形   肄(yì)业 提携(xié) 弭(mí)谤   造诣(yì) 砥砺(dǐlì) 矫(jiǒo)正   相勖(xù) 訾詈(zǐlì) 店肆(sì)   商榷(què)   2、词义   肄业:①正在学校学习;②虽已离校,但并未学到规定毕业的年限或并未达到规定毕业的程度。   干禄:求功名利禄。   孜孜:勤勉不倦怠。   砥砺:磨炼。   开诚布公:诚意待人,坦白无私。   字词巩固   “弭”莫读“”;   “勖”这个词是个生字,当“勉励”讲;“訾詈”也不是很常见的词,但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使用着,尤其是书面语,指责,诋毁,谩骂。   “干禄”的“干”是“求取”义,如《荀子·议兵》“皆干赏蹈利之兵也。”   [教材优化全析]   整合感悟   一、内容详解   全文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开门见山,点明本次演讲的目的。作者曾在北京大学更名之际莅临于此,对北大学生多有了解,因此不加客套,直扑正题,点明“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先”。   “长斯校”的“长”应为名词用如动词,“作校长”。   第二部分(第2-4段),对北大学子提出的三点希望。   第2段要求学生抱定宗旨。宗旨是方向,是目标,凡求学者必须有明确的学习方向,有坚定的奋斗目标,只有这样,才能集中精力,才能打起精神,才能学有所成。这是大学生和专科学生的区别之一。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做研究,就要能耐寂寞,就要能忍受清贫,就要能淡泊名利。而此时的北京大学,却弥漫着一种腐败的风气,“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毕业有人提携也。”赤裸裸的为名利而来,必心浮气躁,必趾高气扬,必投机钻营,必不择手段。以此种心态求学,必无果而返,是最要不得的。因此必要抱定宗旨,坚定方向,方可学业有成,成栋梁之材。   后又谆谆告诫,循循善诱,令人动情,“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非但如此,“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苍天有耳,听此亦要堕泪。   第3段要学生“砥砺德行”。作者尖锐地指出世风日下,人心不古,“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学校往往是被污染的最后一块净土,倘若学校已然是道德沦丧,那么社会该到何等地步!百行德为首,品德是人的立身之本,是立国之本,大学培育人才,当以培养品德为重,学生修身,当以修德为要务。   第4段要学生“敬爱师友”。古来讲“天地君亲师”“尊师如父”,这是对长者的礼敬,是对学问的尊敬,也是对自己的尊敬。一个对师长都不尊敬的人,何以坦诚对待别人。教师是一种奉献的职业,他愿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一切,无私地奉献给学生,因此学生对师长“自应以诚相待,敬礼有加”。同学更是与自己朝夕相处的人,是患难与共的良伴

文档评论(0)

ymyr6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