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瑰宝展厅-背景知识库.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科学瑰宝展厅相关的背景知识库 第一展区:寻根溯源一一前秦长江流域文明 展项编号 展项名称 知识背景 知识来源 备注 B1-01 长江流域科技 文明史 科学技术是人类智慧的结品,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相对来说,会比较集中地体现在其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 上。中国作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东方古国,之所以能长期地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是与其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密切相关的。 距今约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旧石器遗址,出土有己知我国最早的打制石器。距 今约1万年前的湖南道块玉蟾岩 遗址、江西万年县仙人洞及吊桶环遗址,发现有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遗 物,证明长江中游地区是世界栽培稻的起源地之一,在距今约7000年前的浙江余姚 河姆渡遗址,发现有我国已知最早?的用桦卯方式建成的干栏式木构建筑遗迹。在距今 500()年左右的浙江吴兴钱山漾遗址,发现有目前已知最早的些麻和蚕丝织品。另外, 在河姆渡遗址和钱山漾遗址,还发现r我国己知最早的船只推进工具一木桨。我国是 世界上.发现大漆、发明和最早使用漆器的国家,在河姆渡遗址、江苏常州坪墩鸟家派 文化遗址、以及浙江余杭瑶山良渚文化遗址等距今在4000年以上的新石器文化遗址 中,都出土有我国最早的漆2知1986年在四川广汉县三星堆发掘的商代蜀国遗址中出 土了一大批精美的青铜器、玉石器和金器,这些器物不仅特色鲜明,其工艺制作水平 也与黄河流域的同类器物不相上下。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楚、吴、越等国的先后崛起, 长江流域的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更是与黄河流域齐头并进。两汉时期与魏晋南北朝 时期,长江流域的科学技术蓬勃发展,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是见长于技术发明与工程创造的文明古国,也形成了较 为完备的传统科技知识体系。从青铜礼器和工具的铸造、生铁冶铸技术的发展,到都 江堰、万里长城等大型工程的兴建,古代中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造纸术、 [1]季羡林,王胜利等著. 长江流域的科学技术国].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1- 7. 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四大发明的创造与传播,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而 且大大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甚至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文明源远流K,博大精深,为中华文明乃至世界 文明作出了突出贡献。从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出发,有雪域高原、巴蜀奇观、高峡平湖、 赤壁烽火、飞跃名楼、江南盛景、神奇的北纬30度等长江流域最优美的自然风光与 最经典的人文景观。长江流域的优美自然生态与人文景观,黄金水道与丰富资源,以 及200多件珍稀动植物标本,包括野耗牛、藏羚羊、大熊猫、华南虎、中华蚓、白鳍 豚、琪桐和红豆杉等.新石器时期长江流域先民们早晨祭祀太阳,白天使用石能、网 坠、纺轮等工具从事打猎、捕鱼、纺织等活动。当时的社会场景和人类生产生活不断 演化进步的历史,让我们看到了长江流域“文明的漩涡”源远流长,体会到了藏滇文 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等文化的灿烂。全面深入地研究长江文化,不仅 有利于对中华文明起源的探索,而且对于从整休上认识K江流域历史上政治、经济、 文化的状况及其与东南亚、南亚、中亚乃至环太平洋地区的交流,对于弘扬中华民族 优秀文化,加速我国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长江经济文化带的 生成与发育,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巨大的实践价值。1,3 展项编 号 展项名称 知识背景 知识来源 备注 B1-02 世界稻作文明 的中心 一、 栽培水稻的起源:长江中下游地区出土的栽培稻遗存数量最多,而且出土了目前时代最早 的稻谷实物。 二、 考古发现的几处早期稻谷遗存情况: 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 江西万年县仙人洞及吊桶环遗址。 湖南澧县彭头山水稻遗存。 [1]季羡林,王胜利等 著.长江流域的科学 技术国].湖北教育出 版社,2007:18-27. 湖北宜都城背溪等地的水稻遗存。 浙江余姚河姆渡水稻遗存。 三、长江中游地区具有栽培稻起源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因素: 气候条件:气候温和,雨星充沛,适应水稻的生长。 地理条件:水流纵横,湖泊沼泽星罗棋布,水网密布,适应水稻的栽培。 野生水稻的分布情况:四个自然区:海南岛区、两广大陆区、云南区和湘赣区。 社会因素:长江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就湖南、湖北来说主要是城背溪(又称之为彭 头山)文化一大溪文化一屈家岭文化一石家河文化系统,大致可以说是前后相连、一脉相承, 生产的进步与人口的增加是必然的结果。 从古至今,稻米都是中国人重要的粮食来源和文化依托,中国古代文明正是依靠粟、麦、 稻这三大粮食作物支盘的农业文明:可以说,几千年来中国人口增殖史以及文明发展史,在很 大程度上就是水稻扩张及增殖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稻米的地位、作用及其文化影响在不 断提高。,中国政

文档评论(0)

177****875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