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氨的危险特性及应急处置PPT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液氨的危险特性 火灾 爆炸 健康损害 环境污染 人员灼伤、烧伤、死亡 设备和系统破坏 中毒、窒息 环境污染以及社会事件 液氨的危险特性——火灾爆炸 液氨 属于乙类火灾危险性物品。 液氨一旦泄漏在室外条件下可马上形成气态氨气,氨气和空气混合物达到一定浓度范围遇明火会燃烧和爆炸,所以具有燃烧爆炸危险性。另一方面,如有油类或其它可燃性物质存在,其危险性会更高。 爆炸极限(V/V):15.7%——27.4%。 氨水上方蒸发出来的氨与空气的混合物是易爆的。 物理爆炸 设计缺陷 储罐缺陷 储罐超压 储罐强度设计、结构设计、选材、防腐蚀不合理 介质腐蚀造成壁厚减薄 罐体产生严重塑性变形 储罐材质劣化 安全装置不齐、装设不当或失灵 环境温度突然升高,储罐温度升高而超压 液氨储罐超装 物理 爆炸 化学爆炸 (液氨储罐及其附件(法兰、阀门、弯头等)泄漏,储罐阀门、管道破裂,充装系统泄漏)液氨泄漏,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 化学 爆炸 液氨储罐物理爆炸引起氨气火灾爆炸 明火、静电火花等火源存在 液氨储罐及其附件(法兰、阀门、弯头等)泄漏,储罐管道破裂,充装系统液氨泄漏,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 液氨的危险特性——健康损害 氨气浓度 人体生理反应 5-10ppm 鼻子可察觉臭味 40ppm 少数人眼部感受轻度刺激 100ppm 暴露数分钟引起眼部刺激 400ppm 引起喉头、上呼吸道严重刺激 700ppm 暴露30分钟以上引起眼部永久性伤害 1700ppm 三十分钟内致命 5000ppm 严重肺水肿,片刻可致命 (国家卫生标准为30mg/m3,即40ppm) 液氨的危险特性——健康损害 (1)皮肤和眼睛接触: 会导致轻微或重度烧伤,取决于浓度和暴露在其中的时间; 氨可以溶解在体液中,例如眼睛; 可以腐蚀眼睛,产生疼痛感并且很难挣开眼睛。 液氨的危险特性——健康损害 (2)吸入: 轻度吸入氨中毒表现有鼻炎、咽炎、气管炎、支气管炎。 严重吸入中毒可出现喉头水肿、声门狭窄以及呼吸道黏膜脱落,可造成气管阻塞,引起窒息。 吸入高浓度可直接影响肺毛细血管通透性而引起肺水肿。 液氨的危险特性——环境污染 液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 在空气中氨会氧化成为氮氧化物,氮氧化物会生成酸雨。 2 Emergency disposal of liquid ammonia leakage 液氨泄露应急处置 急救原则 应急处置 …… 应急处置以人员安全为首要任务,当出现危及人身安全的情形时,应迅速组织人员撤离。 1 处置原则和依据 发生液氨泄漏时,处理的决策依据是检测的氨含量。 氨的检测所取气样要符合规定,取样化验人员要做好安全防护,最少两人同行,检测的数据要及时向值长(主管人员)报告,若取样化验人员感到不适或接到撤离的指令后,应立即撤离。 (1)液氨泄漏; 消除所有点火源(所有明火、火花或火焰,使用防爆的通讯工具等); 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采用关阀、堵漏等措施,以切断泄漏源; 作业时所有设备应接地; 防止气体通过通风系统扩散或进入受限空间; 喷雾状水溶解、稀释漏出气; 高浓度泄漏区,喷稀盐酸吸收; 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 2· 液氨泄露应急处置 (2) 液氨着火 氨泄漏引起着火时,不可盲目扑灭火焰,必须遵循“先控制、后消灭”的原则,首先设法切断气源,再灭火。若不能切断气源,则禁止扑灭泄漏处的火焰,必须用喷水进行冷却。 灭火剂:干粉、二氧化碳、雾状水、抗溶性泡沫 Page ? * 安徽华泰供应链最终用户培训 -采购材料类业务(上) * 医学卫生。 教学培训。 医学卫生。 教学培训。 医学卫生。 教学培训。 氨的分子是 (NH3),PH值为13,呈强碱性。为无色、有刺激性辛辣味的恶臭气体,分子量17.03,比重0.597,沸点-33.4℃,降到-183 ℃时则变成固态。爆炸极限为15.7%—27%(容积)。 氨易溶于水,在0 ℃时每升水能溶解1300升氨气,同时放出大量熔解热。 氨在常温下呈气态,比空气轻,易逸出,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故易造成急性中毒和灼伤。对上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高浓度时可危及中枢神经系统,还可通过三叉神经末梢的反射作用而引起心脏停博和呼吸停止。 人对氨的嗅觉阈为0.5mg/m3——1mg/m3, 浓度50mg/m3以上鼻咽部有刺激感和眼部灼痛感,500mg/m3以上短时内即出现强烈刺激症状,1500mg/m3以上可危及生命, 3000mg/m3以上可即时死亡。缺氧时会加强氨的毒作用。 国家卫生标准为30mg/m3.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附录A——常用危险

文档评论(0)

精选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