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23
22出师表(课时1)
知识
1.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234),字 ,琅玡阳都(现在山东沂水南)人,是 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早年隐居隆中, 三顾茅庐始出。辅助刘备取得荆州、益州,建立蜀汉。刘备称帝,拜他为丞相。刘备死后,他尽心辅佐后主刘禅,数次北伐,最后因病卒于军中。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忠武侯,后世称诸葛武侯。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 称赞他:“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他的代表作有《 》《 》等,他还曾发明孔明灯、运输工具“木牛流马”。
2.背景探寻。
223年,刘备病死于白帝城,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此时蜀汉伐吴惨败,元气大伤。诸葛亮施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同时与孙吴通好,平息南方叛乱,稳定了蜀汉的政治局势。适逢曹魏兵败祁山、孙吴兵挫石亭,于是227年,诸葛亮决定抓住时机北上伐魏,临行之前考虑到后主不懂得治理政事,遂上书,以期他能稳定国内政局,不被小人所惑,使北伐无后顾之忧。
3.知识链接。
表
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汉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里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由此可见,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统观众多表文,尽管具体内容不同,但都离不开抒情手法的运用,因此,“动之以情”可以说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此外,这种文体还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开头常说“臣某言”,结尾常有“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之类的话。
4.主旨归纳。
本文是诸葛亮在北伐临行前给刘禅的嘱托。作者告诫后主只有开张圣听、严明赏罚、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同时也表达了报答先帝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对后主的一片忠心,表明了“北定中原”的决心。
5.拓展阅读。
白帝城托孤
公元219年,孙权遣吕蒙诸将袭取荆州,关羽父子兵败被杀,蜀汉遭到重创,刘孙由此交恶。两年后刘备在成都称帝,并亲率大军攻打孙权,以夺回荆州,为关羽报仇。结果汉军被陆逊攻破,折损兵马无数,刘备也被迫退往白帝城。
由于战败,刘备在白帝城一病不起,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便召丞相诸葛亮火速前来,为自己料理后事。
得到消息后,诸葛亮立刻赶到白帝城。在病榻前,刘备命诸葛亮总揽朝中事务,同时给远在成都监国的刘禅下诏,要他尊诸葛亮如父。交代完身后事,他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君可自取”即如果刘禅昏庸无能,允许诸葛亮废掉他改立新君(此句,至今争论不断,笔者意见仅为一家之言)。得到莫大信任的诸葛亮闻言跪地大哭:“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不久刘备病死,诸葛亮扶灵回成都,奏请刘禅承遗诏继位。
参考答案
1.孔明 三国 刘备 陆游 出师表 诫子书
重点
1.本文围绕“出师”二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本文围绕“出师”,主要写了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诸葛亮对国内政事的安排。诸葛亮这次出师时,刘禅只有20岁,不懂得治理政事。如果出师后国内政局不稳,前方必然会受到重大影响。因此,出师后的国内政局就成了辅政者诸葛亮最放心不下的问题。 为此,诸葛亮在这篇表文里一面劝勉刘禅开张圣听、严明赏罚,一面又向他举荐人才来管理“宫中”“营中”之事,并殷切地给他阐明亲贤远佞的道理。国内政局稳定,诸葛亮才能无后顾之忧,从而专力伐魏。由此可见,诸葛亮安排国内政事正是为了出师。
二是诸葛亮陈述出师的理由。北伐的决策,实际上是诸葛亮的决策。针对蜀国内部对出兵的不同意见,诸葛亮对出师原因做了适当的说明。这种说明没有反复陈说得失利弊,而是抒情言志,诸葛亮把“北定中原”看作自己“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为此,他历叙自己的身世,从“躬耕”说到“许先帝以驱驰”,又从刘备的“寄大事”说到这次北伐的决心,其间五次提到“先帝”,极力表达自己的“感激”和“忧叹”之情。这种方式既能打动君主,又有利于说服持不同意见的人。
2.作者是如何融议论、叙事与抒情于一体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由于本文是奏章,作者希望后主采纳自己的建议,从而修明政治、兴复汉室。因此,全文以议论为主,同时在议论中融入叙事和抒情,以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达到劝谏的目的。所叙之事如讲身世、谈经历,都是为议论服务,为使自己提出的建议与要求更能使人信服。因为诸葛亮深感先帝知遇之恩和托付国家大事之情,全文贯串着一条明显的抒情线索:报先帝,忠陛下。在文中,他真挚地表达了对先帝的感激、爱戴和怀念,进而表达了知恩图报、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这能激发后主继承先帝遗志之情,进而听取自己的建议。
3.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
本文语言率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17课 屈原(节选)知识讲解巩固练习试题.doc
-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20课 曹刿论战知识讲解巩固练习试题.doc
-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21课 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讲解巩固练习试题.doc
-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24课 诗词曲五首知识讲解巩固练习试题.doc
-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2课《陈涉世家》知识讲解巩固练习试题.docx
-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春》学案及答案.doc
-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学案及答案.doc
-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3.《雨的四季》学案及答案.doc
-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5.《秋天的怀念》学案及答案.doc
-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6.《散步》学案及答案.doc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