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台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初中语文_台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台阶》教学设计 一、主题名称 《台阶》 二、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三、学情分析 我校是寄宿制学校,学生父母大多在外工作,陪伴孩子成长的多是家里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七年级下学期很多学生进入了逆反年龄期,他们对父母之爱理解扭曲,有的厌烦父母,有的不愿沟通,有的甚至离家出走,因此这篇课文的学习对这些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父母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业,很多孩子语文基础薄弱,语文素养偏低。我尝试运用基于学生感受和困惑的语文新课堂模式,已试用一年零五个月,学生阅读文本的能力明显提高,很多孩子由此爱上了语文。鉴于此,在我校加以推广。学生养成的熟读文本、批注文本的良好学习习惯,无疑为文本的学习创造了良好条件,但要想完全理解文本所蕴含的社会背景及把握父亲形象的深刻意蕴,需要老师在课前充分查阅资料,详细备课,课中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来搭建学生思维与作者内心之间的桥梁。 四、教材分析 《台阶》师鲁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以爱为主题。《台阶》所塑造的父亲形象,他身上凝聚着爱的力量,绽放着弱者的光辉。父亲的一生也许过得卑微,但他是个英雄。父亲所代表的草根阶层,正是中国的筋骨和脊梁,中华民族也正是靠这样的坚韧的精神才得以繁衍不息。 五、教学目标 1、咀嚼文字背后的生命形态——把握父亲的饱满立体形象 2、生命责任的传承与交接——理解父爱成为我们人生前进的一级“台阶”;父亲精神的传承及发扬,使我们的民族之火生生不息。 3、丰富学生的单一生命形态——读懂自己的父亲 六、教学重难点 把握父亲的伟大形象(重点) 理解父亲是“我”的一级“台阶”,是民族进步的一级级“台阶”(难点) 七、课程资源 《父亲》MV(节选)、钢琴曲(Kiss The Rain)、PPT 八、预习任务 预习任务:文章要读三遍。 第一遍大声朗读,解决生字词; 第二遍默读,结合批注式阅读法,写好自己的阅读感受; 第三遍跳读,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写在疑问和困惑本上,交给小组长,组长汇总好上交。 九、教学内容与过程 于漪老师说:“语文教学不能看表面的热闹,就是要货真价实,把泡沫挤掉。”去掉浮华,还原课堂本色,只为解决学生的困惑,升华学生的思维。 (一)激情渲染,触动情感 通过看一段mv(筷子兄弟的《父亲》节选)让学生感受父亲家庭的“重量”,引出李森祥的《台阶》,带领学生去认识一位有着浓厚“台阶”情节的农民父亲,去感受他那至真至纯的“台阶”情怀! (二)咀嚼文字,咀嚼生命 1、批注式阅读——畅谈父亲 结合预习时的批注式阅读感受法,尝试用一个词来解读父亲。请同学们用“我那 父亲,你 ”,来说说你对父亲的理解。 (范例:我那坚韧不拔的父亲,你辛苦了大半辈子,完成了新屋的心愿。) (师要板书父亲的精神品质,在黑板上白色粉笔画好台阶,把父亲的品质写在每一级台阶上。) 2、情景式悟读——细品父亲 (PPT展示):姜韵竹、董又嘉等同学的问题:父亲建好新屋明明该高兴,为什么却露出些尴尬的笑?(本问题有超过60%的同学提问),这是本课的重点。 ①先找到问题所在段落,并让全体同学齐读这一段:“父亲从老屋里拿出四颗大鞭炮......因而,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 ②紧接着由表及里地把这个问题分三步来解决:尴尬是什么意思?文中的父亲的尴尬表现在哪些语句中?初谈如此尴尬的原因; ③老师再运用创设情景法,边有感情地朗读边模仿父亲的动作“抄手”(即两手在胸前或背后交互插入袖筒中)和“将手贴在胯上”的具体动作,然后让学生边读边模仿父亲的动作,再找模仿得特别投入的学生上台模仿,最后让学生再谈尴尬的原因。 “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这些看似矛盾的动作、神情反映出的恰是人物最温情的一面——骨子里的质朴、谦卑使得身为农民的父亲永远都不愿、不会,也不习惯“张扬”。 3、揣摩式品读——深悟父亲 (PPT展示):父亲挑水闪了腰,“我”去抢父亲的担子,父亲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刘豪杰等同学的问题作为切入点,深挖父亲的倔强、不服输的精神品质。这也是本课的重点。 与问题同步,大屏幕显示这样几行字:“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我只好让在一边,看父亲把水挑进厨房里去。” ①先请提问题的任一个同学朗读问题所在段落,说一下他的困惑; ②再结合老师的一步步引导,感受父亲的生气、不服输、无奈、伤痛的心理状态; ③让学生带着父亲的这种心理去朗读父亲的语言描写; ④找同学来试读,师点评,再读,师生齐读,在反复的品读中,最终得出父亲的倔强和不服输精神。 (三)生命之火,生生不息 由李汶芩同学的问题“怎么了呢,父亲老了”能否删去?作为切入点,老师也提出一个问题,请同学们一起探讨。 PPT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