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感情。
2.通过对诗歌的品读,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培养学生忧国忧民思想以及“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咬文嚼字与反复诵读感受诗人的情感。
2.让学生触摸时代的风雨,感受杜甫生活的苦难。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同学们,看一下这幅对联,大家能猜出说的是谁吗?——杜甫
公元760年,身处安史之乱中的杜甫,经亲友帮助,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草堂。第二年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诗人长夜难眠,写下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不朽的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课中探究
(一)倾听风雨
1.教师配乐范读。
2.对老师的朗读,请同学们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接下来请同学们深情地大声朗读这首诗歌,尝试读出诗人的情感。
3.点评学生朗读情况。
下面,我们通过咬文嚼字的读书方法,走近杜甫的草庐,触摸时代的风雨,咀嚼生活的苦难!
(二)咀嚼苦难
编者将这首诗歌分为了四段,正好对应四个画面,请同学们精读诗歌,分析并概括。
画面一:秋风破屋
诗人写秋风破屋,用了力量感很强的一些字,请同学们找找看,并说说这些词的表达效果。
——怒号、卷、三重、飞洒、挂、飘转,通过分析修辞手法、换词比较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杜甫的心痛和无奈。(齐读)
画面二:群童抱茅
如果说秋风破屋是天灾,那第二部分写的就是人祸,群童抱茅而去,杜甫称他们为盗贼并且去追赶,是否有些小题大做了呢?归来后又长长的叹息,叹息的又是什么呢?
—— 不是小题大做,杜甫生活非常困苦,窘迫,他非常珍视屋上的茅草,那是他唯一的安身之所,是他们一家安定生活的基本保证。
——叹息自己生活困苦、年老无力,叹息百姓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叹息国家战乱仍频、民不聊生。(齐读)
画面三:屋漏难眠
过了不久,风终于停了,可是大雨又接踵而至,此时杜甫的茅屋又是怎样的景象呢?——屋漏难眠
1.赏析: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铁:硬、冷、脏,被子只有一条,用了多年,再无富足,生活窘迫
——恶卧:不是埋怨反而是愧疚,无法给孩子更好的生活条件,让孩子忍冻挨饿的愧疚。(齐读)
2.这个雨夜,因为茅草被卷走了,屋内床头没有一处是干爽的,密密麻麻的雨脚不曾断绝。杜甫心乱如麻,长夜无眠。
赏析: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丧乱本意为死亡祸乱,后多以形容时势或政局动乱,这里指安史之乱。杜甫在安史之乱之后都经历了什么?(大屏幕资料链接)在辗转漂泊惊心动魄的逃难过程中,杜甫怎会不“少睡眠”呢?请读出杜甫的九死一生,读出杜甫离乱中的苦难!(齐读)
画面四:广厦千万
杜甫的这一夜是安史之乱中一个普通百姓的一夜,是饱经战火无法安眠的一夜。杜甫被称为诗圣,是因为他在经受生活苦难的时候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千千万万个跟他一样身处困境中的天下寒士。所以他此时此刻联想到的是什么?——广厦千万。这是多么伟大的理想与情怀啊!(齐读)但杜甫的这个伟大的理想在当时那个年代是实现不了的,于是他满含悲愤发出时代的哀号——呜呼!(齐读)转瞬,杜甫从悲愤中振作起来,理想战胜了现实,意志战胜了叹息,他宁愿自己茅屋独破、在寒风中冻死,也要换取国家和平、寒士安居!——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齐读)这是一种“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坚定与决绝!更是饱览人生疾苦的悲悯与仁爱!
(三)感悟圣哲
这一间茅屋,承载了诗人多少痛惜痛叹痛心,寄寓了诗人多少忧己忧民忧国。这一场秋风吹破了茅屋,更吹痛了灵魂。这一夜冷雨冰凉了肌肤,更清醒了心智。他,不是“诗仙”李白,活在浪漫的天上;不是“诗佛”王维,活在空灵的禅家;也不是“隐士”陶渊明,活在悠闲的田园。他活在尘世,活在人间,活在现实,活在当下,活在苦难中,他活在百姓里。他是时代的眼睛,让我们看到社会的丧乱,他是社会的良心,让我们触摸到人民的愁苦。
课堂小结
杜甫永远是民间的杜甫,是站在人民中间的杜甫,与人民同欢乐共悲苦,为社会与人群而振呼!我们对杜甫念念不忘的,不仅仅是他被称为“诗史”的三吏三别,更是杜甫这个人,是他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儒家人格典范!杜甫的茅屋破了,但他却为我们树立起了一座人格的丰碑!最后让我们一起再次朗读这首诗,再次感受杜甫那颗火热的心灵!下课!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对古诗词有一定的积累,杜甫的诗也已经学过不少,如:《春望》《月夜忆舍弟》《江南逢李龟年》《春夜喜雨》等。对其人其事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孩子们生活在衣食无忧的今天,受个体经历和视野的局限,对于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社会缺乏感受,对家国情怀的传统品质缺乏认识,力求通过杜甫诗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学习,加强学生对抒发理想的古代诗歌的理解。
《茅屋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初中物理_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英语_八年级下册 What are the shirts made of Section B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英语_八年级下册期中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道德与法治_依法履行义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道德与法治_认识自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英语_【课堂实录】期末单元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语文_【课堂实录】《春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语文_【课堂实录】匆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道德与法治_依法行使权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心理健康_初中学习,我来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