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文学常识备考:研究真题明趋势,厚积强记提效能.docxVIP

高考语文文言文文学常识备考:研究真题明趋势,厚积强记提效能.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文言文文学常识备考:研究真题明趋势,厚积强记提效能 古代文化常识是高考语文中的一个难点,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公布的数据,有的试题的答对率仅为29.3%。笔者以为,只要在透视高考真题的基础上科学施策,还是可以突破这一难点的。 一、综观七年真题,探究命题走势 全国卷对古代文化常识设题考查始于2014年,综观七年来的高考真题,我们可以探寻出2021年该考点在命题上的两个基本走势: 1. 命题方式——基本稳定 (1)命题立意: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中文化意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2)题型:客观题。 (3)考查形式:从阅读材料中选取四个能够体现古代文化的词语,结合上下文文意,对其相关内容进行解释,反映其中具有的文化意义,要求选择出不正确的一项。 (4)赋分:3分。 2. 测点分布——因料聚焦 七年来,19套全国卷共考查了76个古代文化常识点,其基本分布情况如下: (1)时间(1):上元 (2)服饰(1):解褐 (3)地理区域和行政区划(5):契丹、两京、京师(2次)、三晋 (4)流派、文体和典籍(5):诸子百家、方士、四六之制、《春秋》、《三坟》《五典》 (5)法令制度(5):故事、(商鞅)变法、收考、株连、黥 (6)科举(6):殿试、登进士第、状元、茂才、保任、主司 (7)礼仪(6):南面、诣阙、赴阙、顿首、母忧、礼乐 (8)称谓(11):字、以字行、谥号、庙号、御名、车驾、陛下、辇下、殿下、姻亲、豪右 (9)帝王、帝制和宫室(18):殷纣、汤武、周公、武王、缪公(秦穆公)、践祚、诏令、建储、立嗣、逊位、嗣位、东宫、太子、居摄、近侍、禁中、中宫、陵寝 (10)官署、官职及职事(18):吏部、礼部、兵部、有司、教坊司、首相、当轴、前尹、令尹、太守、司农、就国、下车、追比、私禄、致仕、移疾、告老 自2014年以来,全国卷文言文阅读文本均取自《二十四史》,而其均为纪传体史书。基于语料的这一特点,皇权更迭、宫室风云便成为传主的时代背景,求学之路、为官之途便成为传主的行事轨迹,衣食住行、人际交往便成为传主的常态生活。为此,测点呈现上述梯形分布格局自是必然趋势,它可以为我们确立备考复习的侧重点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探究错项设计,助力精准判断 七年来,全国卷共命制了19道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探究其错项设计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作出精准判断。 1. 以今释古。是指命题者在词语的意义上设计干扰,以今义去解释古义。如: (1)“南面”指担任大臣,因为古代坐北朝南为尊位,大臣朝见天子时立于南面。(2014年全国大纲卷第9题B项) (2)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做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2017年全国Ⅱ卷第11题B项) 例(1)中,“南面”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方位名词,意为“南边”;但在古代汉语中却是一个动词,意为“面朝南”,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理政时皆面朝南而坐,因此称居帝王之位或其他尊位为南面。例(2)中,“关进监狱,然后再做考察”明显不合常理,其实这里的“考”不是现代汉语的“考察”之意,而是一个通假字,通“拷”,是拷打的意思。两例均犯了以今释古的错误。 2. 张冠李戴。是指命题者在事物的对象上设计干扰,将甲说成是乙。如: (1)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2019年全国Ⅱ卷第11题B项) (2)殿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廷举行,由丞相主持。(2020年全国Ⅰ卷第11题B项) 例(1)中的“武”不是指古代军事家孙武,而是指古代明君周武王,古人常常将商汤与周武王这两位明君并称。例(2)中,殿试又称御试、廷试,即指皇帝亲自出题考试,因此主持人应当是皇帝,而不是丞相。两例均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 3. 特指泛用。是指命题者在人物的称谓上设计干扰,将特殊对象的称谓泛用于其他对象。如: (1)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2015年全国Ⅱ卷第5题D项) (2)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2015年全国Ⅰ卷第5题C项) (3)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尹”为官名,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简称。(2018年全国Ⅲ卷第11题C项) 例(1)中,“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是不准确的,在太子必须经过正式册立“被确定”成为“继承君位的人”这一条件下,是不可能再用“太子”这一特定称呼来指太子之外的“其他儿子”的。例(2)中,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泛泛地只说是长子继承制,不准确。例(3)中,说“尹”是知府的简称是错误的,因为“尹”这一职位是指少数特殊行政区划的首长,而知府的使用面却要宽泛得多,“尹”不可能是知府的简称。三个例子均犯了特指泛用的错误。 4. 概念不清。是指命题者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上设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