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绪论演示幻灯片.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针灸学参考书籍 教材参考:《经络学》、《腧穴学》、《刺法灸法学》、《针灸各家学说》、《针灸医籍选》等; 古籍参考:《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等; 现代著作: 理论书籍:黄龙祥《中国针灸学术史大纲》;赵京生《针灸经典理论阐释》;李鼎《针灸学释难》等; 临床书籍:彭静山《针灸秘验》,承淡安《承淡安针灸经验集》,《方幼安针灸临床论证文选》,《郑魁山针灸问答》,《陆瘦燕针灸医案医话》,《名医针灸经验用典》,《一针疗法》,《董氏奇穴》等。 * The end.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 针 灸 学·绪 论 AN INTRUDUCTION TO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 本节内容 针灸、针灸学的概念 学习针灸意义 针灸学发展简史 针灸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展望 针灸学学习方法 复习要点 * 一、针灸、针灸学的概念 针灸(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的概念 针灸学的概念 学科组成 经络腧穴学 刺法灸法学 针灸治疗 (基础理论) (操作技能) (临床应用) 实验针灸学 (针灸的现代研究,包括经络、腧穴实质及特征、针灸疗法作用规律及治病机理的现代研究) * 二、学习针灸学的重要意义 1.学习针灸基础理论的重要性 在传统疗法的所占的比重大; 基础理论对临床的指导作用大,是中医学重要组成部分。 2.针灸疗法是医疗手段的重要补充,是世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灸疗法的特色和优势 适应症广、疗效显著、操作方便、经济安全 * 三、针灸学发展简史 针刺的起源及演进 起源:新石器时代 砭石 史料证据 考古证据 * 石质,内蒙古呼和浩特大窑村出土。 新石器时代。70年代初出土于河南淅川下王岗仰韶文化遗址。长7cm,宽3cm。尖端锋利,两侧有刃,先民们可用以放血、破痈、去腐肉。现藏于陕西医史博物馆。 新石器时代。1964年出土于西安浐河西岸。长10cm,宽5cm。是仰韶时期先民们的生产工具,也可有用于破痈排脓。现藏于陕西医史博物馆。 * 新石器时代。内蒙古乌盟头道洼遗址出土。质地玛瑙,长约2cm。绿色一件,赭色两件,有锋刃,先民们可用于放血、破痈。现藏于陕西医史博物馆。 商周。玉石质,最长6.2cm,最短1.7cm。 现藏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史博物馆。 商周。最长18cm,最短2.5cm。现藏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史博物馆。 * 针具的演进 石针、骨针、竹针、陶针、金属针、合金针 九针 明·杨继洲《针灸大成》九针图 * * 针灸的起源 医源于巫 医源于圣人 医源于动物本能 * 三、针灸学发展简史 (一)针灸学理论体系的肇始时期 时代:《黄帝内经》成书之前 代表医著:《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 针灸学的发展状态:对经络初步认识,建立早期针灸治疗经验 * 三、针灸学发展简史 (二)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建立时期 时代:战国至秦汉时期 标志:《内经》的成书 代表医家:黄帝,岐伯,扁鹊,涥于意,张仲景、华佗等 代表医著:《内》、《难》、《明堂孔穴针灸治要》 针灸学的发展状态:第一次针灸理论大总结,奠定了针灸学的理论基础 * 三、针灸学发展简史 (三)针灸学术的发展时期 时代:东汉至明代 代表医家和著作: 东汉至西晋时期,皇甫谧及其《针灸甲乙经》 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 唐代,孙思邈《千金方》;王焘《外台秘要》 宋金元代,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南宋·闻人耆年《备急灸法》;王执中《针灸资生经》;金,何若愚及其子午流注针法;马丹阳及其“天星十二穴”;窦汉卿“八脉交会穴”;元代,滑伯仁《十四经发挥》 * 三、针灸学发展简史 (三)针灸学术的发展时期 明代,针灸学发展昌盛时期。代表人物:杨继洲《针灸大成》。 1.集大成者,直接引用11种针灸文

文档评论(0)

789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春市海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1781MA52HUKW1K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