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个案工作的程序
个案工作程序就是开展个案工作的基本步骤。前面几章所涉及的关于个案工作的哲学和价值体系、个案工作者具备的素质、个案工作的技术以及专业关系的建立等内容都要整合在这个工作程序中予以运用并完成,以便达到有效的助人的目的。
国外和中国台湾的学者对个案工作程序有不同的划分,张窿顺在1985年将这些划分做了归纳认为总体上来说有两类:从时间上来划分,诺森(H.Northern,1982);康普顿和格列威(Compton&Galaway,1979);张窿顺(1974)把个案工作程序分为开始阶段、中间阶段和结束阶段;按服务内容来划分,布雷默(Bram— mer,1979),廖荣利(1983),曾华源(1985)等把个案工作程序分为接案和建立关系;资料收集和分析;诊断和计划;治疗和服务;结案和评估;持续的治疗等几个阶段。还有的学者将两者综合在一起(Whittaker,1974)。但总体来说,无论什么样的划分,个案工作必须经过这样的程序:初步接触与建立关系;资料收集和问题评估;制定目标和服务方案;服务计划的落实;结束服务、评估和服务跟进等几个阶段。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划分出这些阶段并不意味着各个阶段之间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希望展现和了解各个阶段的主要特点和突出的作用,因为上一个阶段任务完成不好就会影响下一个阶段任务的完成。同时要注意在各个阶段个案工作者必须自始至终地贯彻和落实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以及与案主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
接案与建立关系
这一阶段的目的是通过与求助者的初步接触,对其带来的问题进行初步评估,并依据机构的功能与求助者商讨是否可以提供服务,使求助者成为案主,这个过程也称为“接案”。
一、案主现实性的·心理反应
现实性的心理反应是指案主面临求助时出现的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正如我们与人交往常常是从对这个人的第一印象开始一样,求助者是否愿意接受机构所提供的服务,很可能也是从第一次对机构或者是对接待他(她)的工作者的印象开始的。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这个意义上说,对求助者的帮助和治疗以及双方专业关系的建立在没有进入正式的会谈前已经开始了,因此工作者在接待求助者时的态度以及对求助者所带来的现实性心理反应的了解显得很重要。工作者对求助者的现实性心理了解得越多,心理准备越充分,就越有可能与求助者建立初步的专业关系。
求助者现实性的心理反应可能由下列因素造成的:
1.他(她)可能不需要立刻接受服务,仅仅是进行询问和试探;
2.面对陌生的人讲出自己的问题尤其是隐私的问题感觉非常难为情;
3.求助者意识到要承认自己也是产生问题的一部分原因很痛苦,无法面对;
4.求助者过去的一些成功和不成功的求助经验对他(她)这次的求助有影响;
5.求助者的求助能力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很容易寻求帮助,而有些人则很难;
6.求助者是被强迫来到机构而不是主动寻求帮助的;
因此,工作者对求助者的现实性反应有了了解之后,才有助于与求助者建立初步的专业关系,鼓励求助者变为案主。
二、工作内容
当工作者了解到求助者的现实性反应之后,就需要作相应的准备:
(一)了解求助者的求助意愿并进行适当的处理
如前所述,求助者来到机构后的心态很复杂,因此工作者必须详细了解并加以区分,对不同的求助者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对不需要立刻服务的求助者要对其问题进行一个简单的评估,看是否真的不需要立刻服务还是别的原因,不同情况应不同对待;对询问信息的,工作者要尽可能地提供一些有帮助的信息;对于有求助意愿的,要鼓励他(她)成为案主。
(二)促使求助者进入案主的角色
对那些有求助意愿的案主,工作者要给予鼓励,树立其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对机构及工作者的信心。在这里,建立初步的信任关系很重要,工作者的态度、机构具有的能够给求助者提供必要帮助的资源等都是鼓励求助者成为案主的必要条件。
(三)澄清求助者的期望
求助者到了机构之后,一般情况下对机构抱有很大的期望,希望能够解决自己带来的问题。由于机构不可能为所有前来求助的人都提供需要的服务,就有可能导致求助者产生失望、沮丧等情绪。澄清求助者的期望对求助者来说非常必要。工作者需要做到:
1.介绍机构的服务范围,告诉求助者可以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以便为不适合本机构的服务对象及时提供适当的转介服务(后面详细谈到)。
2.工作者要清楚地告诉求助者,问题的解决需要双方共同的努力,而不仅仅是工作者和机构单方的事,减少求助者的依赖心理,增强求助者对解决自己问题的责任心。
(四)初步评估问题和需要
了解求助者的需要,对其问题进行简单评估,目的是决定机构是否需要对求助者提供服务。为此工作者需要了解以下这些问题以便做出初步的评估:
1.求助者的求助意愿如何?是主动还是被动的?
2.求助者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怎么产生的?求助者期望达到什么目标以及需要什么结果?
3.求助者曾经为此寻求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国开城市管理学1-11章节自测.pdf VIP
-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规范(DB33-T 904-2021).docx
- 如何做好患者的跌倒评估和预防?.pptx
- 《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处置》完整课件.pptx VIP
- 陕西省全省性社会团体章程示范文本(陕西省2022版).pdf VIP
- 2024年第五届美丽中国全国国家版图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中小学组).pdf VIP
- 2025年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期中综合检测试卷及答案.pdf VIP
- 《园林规划设计》 课件 项目1--3 园林规划设计初识 ---园林绿地组成要素设计.pptx
-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文言文二则》.pptx VIP
- 2025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