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莫扎特的音乐风格与歌剧魔笛解析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莫扎特的音乐风格与歌剧魔笛解析 1
一、莫扎特歌剧的音乐特点 2
1.赋予每个人物以不同的特性 2
3.使歌剧在风格上具有国际性 2
二、莫扎特歌剧的演唱风格 3
三、歌剧《魔笛》解析 4
文2:试论莫扎特歌剧咏叹调的音乐风格 6
一、莫扎特歌剧人物角色的塑造 7
二、莫扎特歌剧旋律的构成 8
三、莫扎特歌剧咏叹调的演奏风格 8
四、结束语 9
参考文摘引言: 9
原创性声明(模板) 10
文章致谢(模板) 11
正文
莫扎特的音乐风格与歌剧魔笛解析
文1:莫扎特的音乐风格与歌剧魔笛解析
莫扎特是西方音乐古典主义时期奥地利作曲家。在西方音乐的历史长河中,只有莫扎特被毫无疑义地公认为稀世之才,他短暂的35年生涯,为人类留下了璀璨夺目而又滋润心田的音乐遗产。
莫扎特对歌剧创作所做的贡献是巨大而且影响深远的。他的创作思想比格鲁克更成熟、更高超、更全面。格鲁克认为音乐应该服从于戏剧、音乐应当只是起加强剧情的表现力的作用。莫扎特并不轻视剧本,但是他认为歌剧创作不应拘泥于剧作原则,而应该以音乐发展的原则为基础。莫扎特是个戏剧天才,他巧妙地将音乐的旋律结构和戏剧的情节动作完美地连接起来,成为名符其实的歌唱戏剧艺术,因此莫扎特的歌剧至今仍保持着动人的魅力。
一、莫扎特歌剧的音乐特点
1.赋予每个人物以不同的特性
以歌剧《魔笛》为例,塔米诺和帕米娜是抒情性的正派角色的形象,夜后的高难度的花腔演唱使人联想起那波里乐派歌剧的余风。土耳其人奥期明的出现带来了异国情调,他的急口令般的咏叹调,典型的反映了喜剧角色的形象。萨拉斯特罗则是正歌剧型的人物,代表了美德、善良、博爱和光明。莫扎特除了赋予每个人物以不同的特征之外,还根据剧情的发展,使得每个人物在各个发展阶段和不同环境之中,有着不同的情绪和心情反映。
2.莫扎特还发展了重唱,并且以重唱来展开戏剧情节和作为音乐戏剧结构的基础
在他的作品中,有时重唱甚至比咏叹调、宣叙调的音乐还丰富,凡是戏剧性高潮和剧情开展的关键之处,他都采用了重唱的形式。比如《费加罗的婚礼》第二幕的终场,音乐不间断地提供机会,让众多的角色进入剧情,使得伯爵和伯爵夫人的矛盾(二重唱),经过苏珊娜加入的三重唱,费加罗再进入的四重唱,一直发展成马切琳娜,医生巴尔托洛和教师巴西里奥上场的七重唱(中间还穿插了花匠过场的声部),从而把喜剧推向高潮。
3.使歌剧在风格上具有国际性
他写作歌剧《魔笛》时采用了德文歌词,吸取了许多德国传统民歌和新教圣咏,创造性地借鉴了意大利正歌剧和喜歌剧中的成功因素来丰富德国的歌唱剧体裁,为以后的德国浪漫主义大歌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魔笛》的情节动作覆盖范围很广泛,从帕帕盖诺的通俗闹剧到童话的幻觉,从景观场面到甚至是性的仪式。《魔笛》中的粗俗用语有时会令敏感的观众感到不舒服,但其整体构思却属于歌剧舞台上最高贵的例证之一,尽管它存在前后不一的毛病。与之相呼应,音乐的覆盖范围也从最简单的曲调和最喋喋不休的闹剧一直到赋格,甚至是众赞歌前奏曲。莫扎特在《魔笛》中还首次创建了真正的古典式风格,完全可与他对巴洛克形式与织体的模仿相媲美。
二、莫扎特歌剧的演唱风格
莫扎特的音乐(除了青年时期的作品之外)具有典型的古典时期音乐的一切特征。在18世纪,混合体裁是一种不得体的非礼标志,而《魔笛》不止在一个方面明显是刻意非礼。达蓬特和莫扎特知道这一点,因而称此剧为滑稽戏剧,而不是喜歌剧。像《女人心》一样,它从一开始就被人攻击,说它不道德,令人厌恶、过时、幼稚。音乐的艺术性当然被人承认,尽管它的复杂还是常常遭人怨恨。
除此之外,《魔笛》中对奥地利天主教现有体制的漫画式攻击并不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要素,夜后是对玛利亚·特雷西亚的影射,这一点曾被否认,但其实从一开始这个影射就存在,而席卡内德和莫扎特如果在一个如此充满共济会教义与仪式的作品中没有预见到这一点,那他们也太迟钝了。然而,《唐乔万尼》超越了这一切,因为它故意刻画了一幅由于贵族的不道德而使之瓦解的完整世界的画面。第一幕伟大的舞会场景不仅仅是音乐的炫技展现,舞台上三个分离的乐队,以及不同舞曲间复杂的交错节奏。每个社会等级——农民、资产阶级、贵族——都有自己的舞曲,每种节奏的完全独立反映了社会的等级秩序。而摧毁这种秩序与和谐的,正是后台所发生的强暴采琳娜的企图。
很多人对莫扎特持更为平庸、更为常规的看法,这倒不是出于20世纪更为头脑清醒的视角,而是来源于浪漫主义热情的高潮点,莫扎特的《G小调交响曲》对于最热爱莫扎特的听者而言,是一部激情、暴力和悲切的作品,但舒曼却只看到轻盈、优雅和魅力。然而,舒曼对莫扎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