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竹叶石膏汤中医与诊断.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第一一节节  清清气气分分热热剂剂 清气分热剂,适用于热在气分证。代表方如白虎汤、竹叶石膏汤等。 竹竹叶叶石石膏膏汤汤 《伤 论》 【组成】 竹叶二把 (6g)  石膏一斤 (50g)  半夏洗,半升 (9g) 麦门冬去心,一升 (20g)  人参二两 (6g)  甘草炙, 二两 (6g)  粳米半升 (10g) 【用法】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 (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 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主治】 伤 、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阴两伤证。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虚羸少气,或虚烦不寐, 舌红苔少,脉虚数。 【证治机理】 本证乃热病后期,余热未清,气阴两伤,胃气不和所致。热病后期,大热虽减,但余热未尽留恋气分,故见身 热、心胸烦闷;热邪逼津外泄,加之气耗腠理失固,致阴津受损,见多汗、口干喜饮;余热内扰,上干于胃,胃失和降,致 气逆欲呕;上扰于心,致虚烦不寐;虚羸少气、舌红少苔、脉虚数,为余热未尽、气阴两伤之征。独清余热,气阴难复;但 复气阴,“恐炉烟虽熄,灰中有火也” (《温热论》);唯清补并行乃权宜之计,治当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方解】 方中石膏清热生津,除烦止渴,为君药。人参益气生津;麦冬养阴生津清热,二者气阴双补,共为臣药。君臣相 合,清补并行。半夏降逆和胃止呕,其性虽温,但与倍量之麦冬相伍,则温燥之性去而降逆之用存,且亦使人参、麦冬补而 不滞;竹叶清热除烦;粳米、甘草养胃和中,与半夏相合可防石膏 凉伤胃,与人参相伍可益脾养胃,共为佐药。甘草调和 诸药,兼为使药。诸药相伍,共奏清热生津、益气和胃之效。本方由白虎汤去知母,加竹叶、半夏、麦门冬、人参组成,正 如 《医宗金鉴》所言:“以大 之剂,易为清补之方。” 【配伍特点】 辛甘大 与甘 甘温合为清补之剂,清而不 ,补而不滞。 【运用】 本方为治疗热病后期,余热未清,气阴耗伤证之常用方。以身热多汗,气逆欲呕,烦渴喜饮,舌红少津,脉虚数为 辨证要点。 【鉴别】 白虎汤、竹叶石膏汤均以石膏为君,具清热生津之功。白虎汤主治气分热盛之证,为正盛邪实,里热内炽,故用石 膏、知母之重剂,重在清热;竹叶石膏汤为余热未清,气阴已伤,故去苦 质润之知母,加竹叶以助石膏清其余热并除烦 渴,人参、麦冬益气生津,半夏和胃降逆止呕,而成清补兼施之剂。 【方论选录】 伤 瘥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者,此方主之。伤 由汗、吐、下而瘥,必虚羸少气。虚则气热而浮,故逆而 欲吐。竹叶、石膏、门冬之 ,所以清余热;人参、甘草之甘,所以补不足;半夏之辛,所以散逆气;用粳米者,恐石膏过 损胃,用之以和中气也。 (吴崑 《医方考》卷一) 【医案举例】 己亥夏,予舅母患疟,服柴胡药二三帖后,汗出昏厥,妄语遗溺。或谓其体质素虚,虑有脱变,劝服独参汤。 幸表弟寿者不敢遽进,乃邀孟英商焉。切其脉,洪大滑数,曰:阳明暑疟也,与伤 三阳合病同符。处竹叶石膏汤两剂而 瘳。 (《王孟英医案》) 【方歌】 竹叶石膏汤人参,麦冬半夏竹叶灵,甘草生姜兼粳米,暑烦热渴脉虚寻。 1

文档评论(0)

185****857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热爱教育,专注于教育领域创作与分享。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