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条漆黑的路走到了头”.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那条漆黑的路走到了头”   “好”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杜湘东和许文革灵魂深处的面容。追逃者和被追逃者之间,因为对彼此的关注,竟成为各自都不自知的知己。   一   石一枫在他的小说《借命而生》中,将故事发生的时间定位于1988年,这显示出几分不同寻常。石一枫是少数几个对当代生活有着巴尔扎克式的好奇心的作家。当代生活,于他而言,不止是在素材意义上而存在;准确地说,当代生活就是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他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沸腾的当代生活,仿佛一个历史学家专注于某段历史一样,企望目睹一座海市蜃楼从奔流的波涛与迷蒙的雾气中缓缓生成。他渴望在其中发现某种真理性的东西——它像微小的火焰,在一瞬间照亮纷乱,让我们得以整理我们的生活。石一枫告别练笔之后的创作无不清楚地显现这一点。现在,我几乎可以肯定,当他从当代抽身出来,转而书写80年代,绝不是出于怀旧的目的,也不是出于扩大题材领域的需要,我只能谨慎地猜测,他一定是发现了当代精神生活的某种根源。要说清楚这一点,必须回到80年代。或者说,80年代,蕴含着理解今天我们所经历的一切的钥匙。那么,石一枫在80年代发现了什么?   来不及寻找答案,我已然被警察杜湘东的形象所吸引。老实说,警察的形象在当下的小说中已然蔚为大观。作家们从格雷厄姆·格林们的小说中得到灵感,发现了警察(或侦探)这一充满魅力的人物形象。他们有着机敏的头脑、不凡的身手,在职业领域简直堪称英雄,却把自己的日常生活搞得一团糟。这样的人物在人的尺度上充满张力,对我们有着无可救药的吸引力。此外,警察这一人物形象是撬动小说的有力杠杆。有警察,一般来说就有案件。案件构成了小说的戏剧性层面,推动了小说情节的进展。警察这一人物形象就像透镜,透过他,我们看到了五彩斑斓的人生。这样一个典型的警察形象在《借命而生》中也有,那就是为杜湘东提供了帮助的被形容为大虾米般的警察。他的人生故事俨然传奇,嵌套在小说中,为小说增添了一抹绚丽而悲怆的色彩。   但杜湘东显然不是这样的警察。纵观他的一生,他并未建立起任何值得叙说的丰功伟绩,他的人生干巴巴的,似乎也无法吸引更多目光的停留。但是,作为小说着力叙述的对象,石一枫提醒我们注意他的精神性存在。是的,这样一个人物,他的精神内涵似乎比他表现出来的行动、他的话语都要丰富得多。   这是一个典型的带有80年代的理想主义精神的人物。“80年代的理想主义实际上是非常复杂的,既有对现代化的热烈憧憬,又有人对自身的更高的美学追求;既有对现代性异化的批判,又有对专制社会的强烈抗击……在各种矛盾的冲突之中,相互纠缠而组成十分强大的情感力量,很难用一句话来概括清楚。它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一种情感型态,使人在种种困窘之中爆发出强烈的奋进精神。”杜湘东身散发着理想主义的气息。刑警这一职业对于他而言,不止于生存的需要,更是精神追求,是个人价值得以实现的唯一途径。为了这一点,他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各项考核成绩全队前三名,擒拿格斗在省级比赛里拿过名次……”他渴望在职业追求中奉献他自己,也成就他自己。这股昂扬奋进的精神紧紧地抓住了读者,是啊,谁没有过这样的时光呢?血液在血管里沸腾着,好像要不顾一切地奔涌着泼洒出去,似乎只有如此,人才能像人一样活着。石一枫极为准确地抓住了属于80年代的时代精神,通过杜湘东这样一个人物,让属于80年代的氛围笼罩了我们,叫我说,这是比通过器物抵达时代更为高明的写法。   然而,我們又知道,理想之所以为理想,正在于它位于现实世界的彼岸,与现实世界有着不可调和的冲突。从这个意义上,散发着理想主义光芒的年轻的杜湘东,必然要遭遇挫折,甚至必然要成为悲剧。从一开始,石一枫在描绘杜湘东的时候,用的词语是“憋闷”。这几乎成为他一生的写照。可想而知,杜湘东的理想主义在与现实的碰撞中迸出怎样的火花。首先是职业理想落了空。没有关系的杜湘东来到了郊县的第二看守所,结结实实感受到了因为理想所带来的“寂寞”。但似乎寂寞也并未完全消磨了杜湘东。现实世界离开展开了对他的第二重考验,那就是婚姻。有意思的是,石一枫在叙述“心里有那么点儿浪漫”的杜湘东着实一点都不浪漫。他创造了一个以“忧愁”为主要特征的人物刘芬芬,从此杜湘东的人生就陷落在日复一日的“忧愁”之中,被琐碎的日常生活所淹没。叙述到这里,我们大约瞥见了80年代末新写实小说的影子,假如小说在此收束,那无非是另外一个小林,是又一个版本的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的故事,是日常生活对于理想主义的吞噬。当然,也不全然是吞噬,杜湘东身上有一种奇异的力量,这力量足以使他成为理想与现实的拉锯场。现实如同潮水般涌来,看上去白茫茫一片,但潮退之后,理想的岛屿居然还顽强地在。杜湘东之所以能从80年代走入我们的生活,并深深地打动我们,某种程度上,他应该感谢被押送到看守所

文档评论(0)

软件开发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十余年的软件行业耕耘,可承接各类需求

认证主体深圳鼎云文化有限公司
IP属地陕西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G24KH9F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