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间脑结构培训.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特异性投射系 除嗅觉外,所有的感觉传导通路在上达大脑皮质之前,都要在丘脑特异性中继核内中继。这些上行传导通路还发纤维至丘脑联合核群,后者与丘脑各核团之间联系密切,将各通路的信息整合在一起,投射至额叶和顶叶的联合皮质。因此,丘脑是各种感觉信息进入大脑皮质的门户。 a. 丘脑腹前核和腹中间核是联系黑质-纹状体系统和大脑-小脑回路两个运动调节系统的部位,实现运动信息的整合。 b. 内侧背核是内脏信息与躯体信息发生复杂整合作用的部位;其与纹状体的联系,涉及运动的调节;其与前额皮质的联系,涉及意识性活动和情感的调节。 c.丘脑前核群参与Papez回路,与记忆活动有关;前核群又参与植物性活动的调节。 丘脑和大脑皮质之间形成具有躯体定位性组构的丘脑辐射,保持了信息类型的高度特定性和信息起始部位的精确定位性。 2、非特异性投射系 又称弥散性投射系,属网状上行激动系统的组成部分。 接受脑干网状结构上行纤维,向大脑皮质广泛部位弥散性投射,终于大脑皮质的各层。 除传递内脏的慢痛信息外,与各种感觉无关。 对于维持大脑皮质的觉醒状态和改变其兴奋水平是必不可少的。 二、上丘脑 丘脑髓纹 缰三角和缰连合 松果体 后连合 丘脑髓纹 是一对前后向的纤维束,形成丘脑背侧和内侧的分界标志。 大部分终止于缰三角内的缰核。 起始部位不清。 缰三角 是髓纹后端扩大的部分,内有缰核。 缰核分为较小的缰内侧核和缰外侧核。 两侧缰核借缰连合相连 缰核属于边缘系统,是前脑和脑干联系的中继站。 缰核是嗅觉、内脏传入和躯体传入的一个集汇点,构成嗅脑与边缘系统调节内脏活动的重要驿站。 缰核损伤后,可导致代谢、内分泌和体温变化。 三、后丘脑 包括内侧膝状体和外侧膝状体。 是视听传导通路中的重要中继核。 内侧膝状体 分为较大的背侧部和较小的腹侧部。 背侧部 由散在的较小细胞组成,只与听觉传导径路有关。 传入纤维:外侧丘系中的粗纤维。 传出纤维:经听辐射终于颞横回。有定位关系:来自耳蜗底部的高音冲动投射至颞横回的内侧部;来自耳蜗顶部的低音冲动投射至颞横回的前外侧部。 腹侧部 由密集的大型多极细胞组成。 传入纤维:下丘、脊髓丘脑束、内侧丘系、小脑顶核。 传出纤维:听皮质周围区、底丘脑、对侧的内侧膝状体、顶盖前区和顶盖。 外侧膝状体 细胞构筑:1、腹侧核:由散在的细胞组成。 2、背侧核:主要部分,在人类分为6层。 传入联系:对侧视网膜鼻侧半的视束纤维终于外侧膝状体的1、4、6层;同侧视网膜颞侧半的视束纤维终于2、3、5层。 传出联系:1、膝距束:经内囊后部形成视辐射,终于枕叶内侧面的纹状区。2、腹侧核联系许多与视觉有关的皮质下结构。 功能:1、视融合:使两眼的视象准确地叠加在一起;2、立体深度觉;3、1和2层与黑白视觉有关;其余4层与彩色视觉有关。 四、底丘脑 是丘脑和中脑被盖之间的过度区。 底丘脑核 未定带 底丘脑网状核 底丘脑核 扁平卵圆形的灰质块,由大型多极细胞组成。 与苍白球关系密切,具有丰富的往返联系。 其它传入纤维:中缝背核、蓝斑核、脚桥被盖网状核、大脑皮质运动前区及前额叶。 其它传出纤维:黑质和中脑被盖。 五、下丘脑 1、外形及概述 位于背侧丘脑的腹侧,组成第三脑室侧壁的下半和底壁。 包括视交叉和视束、灰结节、乳头体、漏斗等。 下丘脑体积不大,但却控制机体的多种功能。 间脑 间脑的位置 端脑和中脑之间; 被掩盖并夹在两个半球之间; 腹侧部分,如视交叉、视束、灰结节、漏斗、垂体、乳头体外露于脑底表面。 间脑的内腔为第三脑室。 间脑的分部 (分为五部分) 背侧丘脑(丘脑) 上丘脑 下丘脑 后丘脑 底丘脑 一、背侧丘脑 为一卵圆形灰质团块,以“Y”字形内髓板分为三个核群: 前核群 内侧核群 外侧核群 丘脑可分为六个核群 前核群 内侧核群 外侧核群 板内核群 中线核群 丘脑网状核 根据纤维联系和电生理研究,丘脑核团又分为特异性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特异性投射系统 特异性中继核 腹后外侧核 腹后内侧核 腹前核腹中间核 前核群 内侧膝状体 外侧膝状体 联合核 内侧背核 枕核 外侧背核 外侧后核 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板内核 中线核群 丘脑网状核 1、前核群 部位:夹在内髓板前端的两叶之间。 分部:AD,AV,AM三部分。 联系:是下丘脑乳头体和大脑皮质内侧面扣带回之间的中继站。 功能:1、与植物性神经活动的调节有关。刺激该核群可产生对血压和呼吸的抑制性效应。2、参与Papez回路,与近期记忆的建立有关。 2、内侧核群 部位及分部:主要是内侧背核(MD)。 纤维联系:广泛。 功能: 各种感觉传入可会聚于此核。 是内脏和躯体活动发生复杂整合作用的部位。 涉及意识性活动和记忆,影响或产生

文档评论(0)

w974043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