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茶品种桂香22号为母本的杂交后代筛选试验
摘要对桂香22号×尧山秀绿和桂香22号×云南大叶种的杂交后代分别进行绿茶适制性和红茶适制性试验,通过感官评审对其杂交后代进行初步评价筛选,结果评选出优秀绿茶单株10个,其中多数表现出母本香气带花香,父本外形翠绿的品质;红茶优秀单株9个,多数表现出母本外形有毫、香气花香的特征;没有发现明显变异或具有超亲性的杂交后代。
关键词红茶;绿茶;适制性;桂香22号
中图分类号s571.1文献标识码a
广西自古便是产茶区,凌云白毫茶、南山白毛茶、桂平西山茶和六堡茶等地方特色品种和产品久负盛名。得益于当地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加上近年来政府和相关机构的引导和扶持,截至2018年,广西茶园面积已经超过7.33万hm2,茶叶产量超过7.6万t,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均排在全国第12位。但广西茶区目前推广的品种80%以上是引种的外省品种,自主选育品种很少,茶产品在全国市场缺乏竞争力。杂种优势利用已成为当前茶树育种的主要途径[1]。以选育广西地方良种茶树为目标,采用人工杂交育种的方法,以桂香22号茶树为母本,以尧山秀绿为父本,对杂交后代进行绿茶试制性试验,初步筛选适制绿茶单株;以桂香22号茶树为母本,以云南大叶种为父本,对杂交后代进行红茶试制性试验,初步筛选适制红茶单株。
1杂交亲本特征特性
1.1母本桂香22号
从广西有性系国家级良种凌云白毛茶中采用单株选育法育成的广西省级优良品种桂香22号,属灌木型中叶种,树姿半开张,分枝能力强,2月中旬萌芽,属于特早芽种,比国家标准对照种福鼎大白茶早开采8~12d。抗病、抗旱、抗寒能力强,具有早上、优质、高产的特点[2]。其适制绿茶、红茶等茶类,制作的绿茶外形翠绿、紧细显毫,汤色翠绿明亮,香气有花香、滋味醇爽带花香;制作的红茶外形乌润,香气有花香,滋味带花香、浓郁持久。本次试验母本为栽种在广西桂林茶业科学研究所茶园内的桂香22号无性系茶树。
1.2父本
1.2.1堯山秀绿。国家级绿茶良种,从鸠坑种有性系群茶园中通过系统选育法育成。灌木型,中叶类,特早生,抗虫、抗寒性强。适制烘青绿茶,绿茶成品外形紧细绿润,香气有花香,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鲜爽带花香[3]。抗性及感官审评优于国家级良种凌云白毫种。本次试验材料为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内栽种的尧山秀绿无性系茶树。
1.2.2云南大叶种。我国1984年首批认定通过的30个国家级茶树良种之一。其特点是芽叶肥壮、茶多酚含量高,较适合制红茶,香味浓强,制大宗绿茶常嫌滋味苦涩、色泽偏暗[4]。云南大叶种分布广泛,种植地区遍布我国华南茶区和西南茶区,群体种后代特色化优良材料多。通过系统选育法从云南大叶群体种中选育出的国家级良种茶树品种有云抗10号、云抗14号等,利用云南大叶种后代通过杂交选育的茶树品种有云茶红1号和佛香系列等,是优质的茶树良种选育材料。本次试验材料为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内栽种的云南大叶种有性系茶树。
2杂交后代培育
2.1杂交亲本管理及操作
2014年1—9月对杂交亲本母树进行特殊护理,改善营养条件,增施高浓度的磷肥、钾肥,加强病虫害物理防治及抗高温干旱的管理,提高花蕾的数量和质量;10月上旬对亲本母树园进行隔离,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中旬进行花粉采集与授粉;11月下旬至12月进行冬季管理,增施磷、钾肥,加强抗寒、抗旱措施。2015年1—9月加强对亲本母树的护理;10—11月采收成熟茶果。
2.2杂交后代栽培条件
杂交亲本及后代皆栽种于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试验茶园,地处北纬25°15′、东经110°34′,海拔172m。年平均温度18.9℃,年均降雨量1693.55mm,年均无霜期306.5d。土壤为黄红壤,ph值4.5~6.0,肥力中等。2016年3月播种培育杂交后代,2017年2月进行苗木移植。栽培方式为双行单株,大行距150cm,小行距40cm,株距30cm。
3适制性试验方法及评审结果
3.1适制性原料
2019年3—4月采摘桂香22号×尧山秀绿杂交后代单株春茶原料制作单株绿茶样品,采摘标准为1芽2叶;2019年7月采摘桂香22号×云南大叶种杂交后代单株夏茶原料制作单株红茶样品,采摘标准为1芽2叶。
3.2茶样制作方法
绿茶样品:鲜叶摊青4h左右,微波杀青,手工揉捻,使用茶叶提香机干燥,初烘温度110℃,复烘温度90℃。
红茶样品:鲜叶萎凋12~14h,手工揉捻,发酵时间6h,使用茶叶提香机干燥,毛火温度110℃,足火温度90℃。
3.3茶叶评审方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