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情商管理开启人生动力 第一页,共三十九页。 2 课程目录 情商是什么? 情商是如何形成的? 情商的15项指标是什么? 情商如何应用? 第二页,共三十九页。 什么是情商,情商的意义? 1 第三页,共三十九页。 解读情商 情商(情智能力 ,简称)是指一个人准确感知、评价表达并管理、运用控制情绪情感的能力。 职业情商:情商能力在职场这一特殊环境中的应用。 第四页,共三十九页。 情商是产生自我动力和适应性的软技能 绩效=动力+能力 第五页,共三十九页。 员工心动力不足带来的企业绩效障碍 面向未来的管理要解决的不是员工“不会做”的问题,而是员工“不愿做”的问题。 “心动力” 个人不良情绪,工作效率降低; 无法适应压力,员工流失率高; 人际关系冲突,团队合作障碍; 企业文化无力,绩效提升停滞; 。。。。。。 第六页,共三十九页。 时间 100% 0% 努力程度百分比 “心动力” 以保住饭碗作为最低要求的努力程度30% 星级绩效员工的努力程度 80% 开启心动力的价值 第七页,共三十九页。 幸福=控制/期待 情商运用的结果是实现自我的幸福感 第八页,共三十九页。 职业衰竭与职业动力缺乏 生活工作失衡 人际关系焦虑 大城市危机 迅速变化带来的适应障碍 信仰缺乏与自我激励匮乏 压力感 控制感和期待感失调带来的压力感受 第九页,共三十九页。 情商是如何形成的? 情商可以提高吗? 2 第十页,共三十九页。 希望 (0-1岁)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 意志 (1-3岁)自主对羞怯和疑虑 勇气 (3-5岁)主动对内疚 能力 (5-12岁)勤奋对自卑 忠诚 (12-20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爱 (20-35岁)亲密对孤独 责任 (35-65岁)繁殖与停滞 智慧 (65-。。)自我整合对失望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模式理解孩子的成长 第十一页,共三十九页。 快 社会发展快 基础设置滞后 价值观重塑. 缺 情智教育缺失 传统家庭教育 茫 心理学发展阶段 专业人才 行业自律 大众认知 基础教育 心理建设 社会变革 中国人情商有待提高的社会背景 第十二页,共三十九页。 情商训练锁定职场心理亚健康 正常 异常 健康 不健康 亚健康 精神科大夫 心理咨询师 情商教练 情商训练锁定 心里调试 心里保健 心里咨询 心里治疗 第十三页,共三十九页。 情商15项指标解读 3 第十四页,共三十九页。 职场成功的内动力清晰的自我认知清醒的自我选择 第十五页,共三十九页。 自视 第十六页,共三十九页。 情感自察 第十七页,共三十九页。 坚定果断 第十八页,共三十九页。 独立性 第十九页,共三十九页。 自我实现 第二十页,共三十九页。 职场成功的外助力和谐的人际关系勇于承担的社会责任 第二十一页,共三十九页。 同理心 第二十二页,共三十九页。 人际关系 第二十三页,共三十九页。 生命在于参与 乐群利他 第二十四页,共三十九页。 职场成功的耐力压力管理冲动的控制与延迟满足 第二十五页,共三十九页。 抗压能力 第二十六页,共三十九页。 冲动控制 第二十七页,共三十九页。 职场成功的适应力不主观臆断能够灵活应变问题解决 第二十八页,共三十九页。 现实验证 第二十九页,共三十九页。 灵活性 第三十页,共三十九页。 * * The CLC employee engagement survey[1] found that in organisations with high levels of employee engagemen员工敬业度t, 20% or more of the workforce demonstrated 员工表现the highest level of discretionary effort, compared with only 3% of those in organisations with lowest levels of employee engagement [2]. The CLC concludes that this provides “a definite source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竞争优势的确切来源 (2004:16a). The CLC claims that high level statistical modelling 统计模型analysis shows that employee engagement accounts for 40% of observed pe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