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6课《诗词五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不同的韵律特点。
2.结合诗人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3.初步学习品析诗歌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
【重点难点】
1.结合诗人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2.初步学习品析诗歌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板书课题:诗词五首
师:我们先来看一下我们的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不同的韵律特点。
2.结合诗人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3.初步学习品析诗歌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
——学生齐读
二、教读《饮酒(其五)》
1.了解作者
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他的诗主要表现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他是田园诗派的鼻祖,被称为“田园诗人”。代表作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2.背景链接
《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借“饮酒”之名,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组诗共20首,以《饮酒》(其五)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3.文体知识
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古体诗格律自由,不要求对仗、平仄,押韵较自由,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等形式,也说古风、古诗。
4.放声吟诵,读出节奏
(课件播放录音)
(1)读准字音。
结庐(lú) 车马喧(xuān) 东篱(lí) 相与还(huán)
(2)读出节奏。
课件出示: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学生读
课件出示要求:
①读音准确
②停连恰当
③富有节奏
④读出情感
(自由读,点生读,师指导)
5.借助注释,疏通诗意
课件展示: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结庐:建造房舍。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人境:喧嚣扰攘的尘世。车马: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尔:如此,这样。偏:偏远,偏僻。
译文: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建造房舍,却没有车马的喧闹。要问我如何能够做到这样?心里远离世俗,自然就觉得住的地方偏僻安静。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东篱:东边的篱笆。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山气:山间的云气。日夕:傍晚。相与:相伴。
译文:(我)在东篱下随手摘摘菊花,闲适淡泊地欣赏南山胜景。傍晚山色秀丽,鸟儿结伴归巢。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真意:人生真谛。辨:分辨。
译文:这里边有人生的真谛,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6.字斟句酌,赏析诗句
课件出示:
(1)怎样理解陶诗中的“而无车马喧”和“心远地自偏”?
预设:此处所说的“车马”意指达官贵人的高车骏马,代表着官场烦琐的应酬和功利性极强的交往。归隐田园,虽离不开“人境”,但没有了这样的烦扰,所以说“而无车马喧”。
“心远地自偏”,则道出了感觉与处境之间的辩证关系:隐居主要是寻求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境界,而不在于居所是否荒远。如果将心灵的“焦距”调好,就可以“大隐隐于市”,处闹市若幽谷。。
(2)如何理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预设:“悠然”二字,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尘世后自得、闲适、恬淡的生活状态。“见”字,写诗人不经意间抬头,秀丽的南山之景一下子映入眼帘,表现了诗人的心与山的自然相遇,营造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3)关于陶渊明《饮酒》(其五),苏轼这样评述:“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你怎么理解苏轼的这段话?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苏轼认为,“见南山”表现的是陶渊明在东篱采菊时,无意间一抬头,南山之景映入眼帘。一个“见”字写出了一种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与全诗营造的闲远恬淡的氛围是吻合的;而“望”相较于“见”,更有目的性,更像是有意为之,破坏了诗歌自然而然、浑然天成的意境,因此说“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4)“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用了哪些意象?有何深意?
预设:用了日夕之山气与归林之飞鸟两个意象,渲染了隐居之所的宁静美好和诗人恬淡闲适的心境。言下之意是: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为什么要奔波于官场不肯接受这美好的归宿,不愿投入这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呢?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弃,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5)怎样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一句?
预设: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此情此景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用语言来表达。这里强调一个“真”字,暗指辞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06课 藤野先生(导学案).docx
-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07课 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docx
-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08课 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docx
-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09课 美丽的颜色(导学案).docx
-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11课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docx
-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12课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docx
-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13课 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导学案).docx
-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15课 白杨礼赞(导学案).docx
-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17课 昆明的雨(导学案).docx
-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18课 中国石拱桥(导学案).docx
-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二单元测试卷(单元测试).docx
-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六单元测试卷(单元测试).docx
-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三单元测试卷(单元测试).docx
-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四单元测试(单元测试).docx
-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五单元测试(单元测试).docx
-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13课 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教学课件).pptx
-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14课 背影(教学课件).pptx
-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16课 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课件).pptx
-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17课 昆明的雨(教学课件).pptx
-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18课 中国石拱桥(教学课件).pptx
最近下载
- GB_T 3880.2-2024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 第 2 部分力学性能.docx VIP
- 地铁全面节能改造技术方案(RT轨道苏州会议).pdf VIP
- 鼻部解剖及生理(共49张课件).pptx VIP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治疗的专家共识(2024)解读.pptx
- 工程装饰装修施工方案.docx VIP
- CECS-10-89埋地给水钢管道水泥砂浆衬里技术标准.pdf VIP
- 中国如何推进智慧消防稳定发展.doc VIP
- 岭南版上册二年级美术教案.doc VIP
- 2025 年重庆市高中数学联赛初赛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HarmonyOS鸿蒙应用开发》电子教案--项目2-01.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