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一、教学理念
“魏晋风骨”和“大唐气度”是古代文人墨客独特的时代印记,也是中华民族经历分裂动荡走向封建盛世的文化映射。三国至隋唐的七百余年,呈现的是社会动荡下的中华文化秩序、儒释道三教并存、魏晋至隋唐的科技领先与文艺新高峰、古代东南亚文化圈的初现等历史文化现象,其实质是中华多元一体文化的整合、重构和扩大。本课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着眼于三国至隋唐这一文化自觉和大成的特定时空,探究儒释道三教并存的起源和内在联系,借助史料实证,全面客观地解释当时知识分子儒道互补的性格养成,深切体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形成过程中的可贵与不易,追寻以中华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的形成过程,涵养家国情怀。
二、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选自《中外历史刚要·上》第二单元第8课,讲述了三国至隋唐时期七百余年文化领域的相关历史。魏晋以降,佛道并起,冲击了儒家正统地位的同时,又不可避免地与之融合,直至唐代三教合一已现端倪。与此同时,魏晋南北朝的分裂格局,给予科技与文艺领域极大的发挥空间,文学、雕塑、绘画和天文、地理等科技艺术成就层出不穷,光彩夺目的大唐盛世应运而生,并引发整个东亚文化圈的艳羡和取经。究其本质,是中华文脉在政治重创下的顽强生长,是中华多元一体文化的再扩大,是华夏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佐证。
三、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历史和平时学识的积累,同学们对大唐盛世的文化如诗仙李白等人耳熟能详,对佛道宗教及知名的雕塑如龙门石窟也略知一二,能在整体上把握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呈现的分裂到统一的政治格局,这些都有助于展开本课的深度学习。有别于之前学段,高中历史在涉及本课时侧重历史思维和能力的训练,要求对三教合一的历史现象加以剖析并联系现实,在列举科技文艺成就时更注重与时代背景的关联性,同时提倡以正确的家国观正视该时期中华文明的外延与发扬光大,需要学生积极思索、勇于探究。
四、教学目标
1、结合魏晋至隋唐的历史发展周期表和疆域变迁图,掌握该时期政权更迭频繁、民族交流频繁的整体局势,了解该时期政变频发、儒家三纲五常被严重践踏的史实,初步形成读史和看图能力,强化时空观念。
2、通过对文字、图片和实物等多种史料的分析、整理,培养史料实证意识,综合多种史料并做到论从史出,对教材的核心概念如中华多元一体文化的形成做出合理解释,以求对历史全面而准确的理解。
3、了解魏晋至隋唐儒家正统逊位、多元文化并起导致文化秩序动荡的艰难岁月,体会魏晋文士看似狂狷实则心怀社稷的赤子之心,铭记儒家知识分子亘古未变的社会责任感,感悟文艺和科技领域的“匠人”为实现自我价值而展开不懈追求的伟大精神,涵养家国情怀。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三国至隋唐时期的文化成就及艰难历程
教学难点:中华多元一体文化的重整与外延
六、教学设计思路
魏晋文士,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中极其个性的存在:生逢乱世,寻求宁静;幼学礼教,涉世任诞;淡泊名利,心怀社稷。其狂狷放纵的行事风格和复杂多重的性格特征成为了后世津津乐道的话题,也给大唐及历代的文人墨客打下了深刻烙印。然而,人是各种社会因素综合而成的产物,他们的一言一行折射出时代的动荡和民族的变迁,他们的种种境遇是中华传统文化遭遇变故的缩影,他们及后继者的无声呐喊是历史给予中华民族传承永恒的馈赠。因此,本课以“文化秩序的崩塌与重整”为线索,将整课分为“秩序的崩解——正统逊位”、“秩序的重整——多元激荡”、“秩序的外延——光照四邻”和“秩序的落成——定于一尊”四个子目依次展开。在教学过程中,依托基于时代背景而精选设问,以最具表现和渲染“家国情怀”的历史人物为载体,将三国至隋唐的儒释道三教关系、中华文脉的破而后立和东亚各族群文明的交织互惠等相关史实呈现出来,在潜移默化中涵养正确的历史观。
七、教学过程
【导入】2008年,著名导演吴宇森拍了一部电影,讲的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赤壁之战。影片一开始,大战之前,曹操杀了一个大臣用来祭旗。他是谁呢?其实我们都听过他的故事,他小时候以让梨闻名。《后汉书》记载了他由于性情刚直触怒了权臣曹操,连带妻子一起被诛杀。要知道孔融还有一个身份,孔子第二十世孙。当代孔丘被一个乱世枭雄拿来祭旗,不禁让人担心起当时的中华文化,命运如何。今天我们来学习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来探寻当时的文化秩序进行了一场怎样的波动。
【任务设计】借助三国至隋唐的时间轴和疆域图,分析历史大势。
【教学片断】
师:这节课时间跨度非常长,从公元220年三国开始到907年唐朝灭亡,将近700年光景,所以我们先结合这张地图来了解一下当时的天下大势。
公元220年左右,魏蜀吴三国先后建立。但是最后谁也没有统一天下,反而是魏国权臣司马氏统一全国,建立西晋。但此时北方游牧民族已逐渐南下侵扰,主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历史教学: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默写.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2课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提纲与练习附答案.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学案5】(112584946).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学案26】.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2课_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学案】.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学案18】.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提纲及练习附答案.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0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导学案.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10课: “一国两制”的开山鼻祖.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同步测试(含解析).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学案【hu】.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含解析).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导学案.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12课:辽夏金元的文字是“死”的吗?.docx
- 高中历史教学: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