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清时期赣江中下游水利建设的历史考察明清赣江中游地区水利建设特点探析
江西河起源于长江西南部,从南到北穿过该省,从江西省以下到新干县,以及中部地区。
一、 水利建设的主要特征
明清时期, 该地区的水利建设始终存在着重修和新建共存的局面, 但在不同时期建设的形式有所不同, 具体表现为王朝前期以修复前代水利设施为主、中期以新建和重修并举、后期以重修前期水利设施为主的特点。
在两朝之初, 由于王朝更替所带来的频繁战乱, 以及水旱灾害的频繁发生, 使得本地区农业经济遭受严重破坏, 民众流离失所, 原来修建的水利设施也湮废毁坏, 如清代在“三藩之乱”结束后不久的康熙二十二年 (1683年) , 袁州和吉安二府的水利设施数量与明万历二十四年 (1596年) 相比, 都有较大减少。
在此背景下, 该地区掀起了水利建设的新高潮。由于前代存在的众多水利设施已湮毁, 于是对这些旧有工程设施的修复也就成为该时期水利建设的主要任务和措施。地方文献中记载了较多的事例, 主要有如洪武元年 (1368年) , 宜春县李渠
众多原有水利设施的修复, 促进了本区域农业生产的恢复和进一步发展。进入王朝中期以后, 经过前期的恢复和发展, 昔日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渐被开发成为众多村庄之地。随着人口的繁衍以及耕地面积的扩大, 地方民众对水的需求也进一步增加, 加上各地许多旧有的水利设施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倾圮毁坏, 因此, 修复原有水利设施和新建其他水利设施成为这一时期水利建设的主要特征。新建水利方面, 如永乐六年 (1408年) , 萍乡知县何正修筑敛陂, 灌田30余顷
重修水利方面, 主要有如宜春县李渠分别在弘治十三年 (1500年) 和正德八年 (1513年) 进行了重修
进入王朝后期, 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变迁, 由于工程设施的使用寿命及水旱灾害等因素的作用和影响, 王朝前、中期修建的许多水利设施出现湮毁;另一方面由于王朝统治的日益腐朽, 社会矛盾逐步尖锐, 地方民众大量逃亡, 特别是社会动乱和农民起义的爆发, 如清咸丰、同治时期发生的太平天国起义等, 使得水利失修, 进一步加剧了本地区水利设施的废毁。在此背景下, 对这些湮废工程设施的重修成为这一时期水利建设的主要措施。
如宜春县李渠分别在万历三年 (1575年) 和四十七年 (1619年) 进行了重浚
二、 大量水利设施在建筑工地的推动
本地区以山地丘陵为主, 兼有一些河谷平原和盆地区域。在广大丘陵和山区, 水利任务主要以农田灌溉为主, 明清时期修筑了众多的陂、堰、塘、渠等水利设施。“陂”和“堰”通常是指在溪流上筑坝, 拦截抬高溪水的水利设施, 有一定的蓄水容积;“塘”一般是指在陆地上开挖的坑池, 主要积蓄雨水和泉水的水利设施, “相水鳞叠钉桩, 塞以柴薪, 压以沙石, 壅水归圳, 导可溉田十余里曰陂、堰。陂在小溪内积薪垒石, 或筑土决水入田, 其功易就。潴水曰塘, 雨注泉流满蓄于塘, 开含瓦口, 自高荫低, 潦则溢, 旱则涸。”
受水利技术条件的限制, 本地区修建的众多水利设施尤其是灌溉设施中, 灌溉面积上千亩的大型水利设施比较少, 仅见于遂川县大丰陂 (四厢三都之田计三千石余俱受荫注
除丘陵和山地外, 在临近赣江及各大支流水系地带还存在着许多河谷平原, 除了众多的民居村落外, 本地区如万安、泰和、吉水、峡江、新喻、新淦、清江、萍乡等府、县治所在内的许多城镇都建立于此。为抵御水灾, 保护农田生产和民众安全, 在这些河谷平原地区, 众多的圩堤等工程设施得到新建和修复。其类型大致分为土堤和石堤两种, 其中石堤主要修建于环城镇一带, 大都由土堤改建, 土堤则主要建于广大村落地区。
这一时期, 护城圩堤建设成就显著, 尤以清江县为最。如永乐四年 (1406年) , 该县修筑圩堤堵长乐港, 导丰水东流小港口入赣江, 从此清江、丰城两县赣江东岸圩堤连为一体
其他地区圩堤建设方面, 如万历三年 (1575年) , 泰和县修筑破塘口矶共八百余丈
大量水利设施的修建, 一方面改善了山区的农业生产环境, 促进了山区梯田的垦殖;另一方面保护了江河两岸的农田, 促进了低洼地区和河湖滩地的开垦,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经济水平。
三、 政府对水保护的干预
(一) 主持修建水利工程设施的情形
明清政府对水利建设都颁布和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如明洪武二十七年 (1394年) , 朱元璋曾专门谕令全国修治水利, 规定修建陂塘、堰坝等水利设施作为地方官员的一项重要政务
在帝王和王朝政府的重视背景下, 许多官员不仅在修建之前出面组织、查勘地势、制定规约等, 而且还捐助资金、亲诣工地督察及参与劳作, 如在万历三年 (1575年) 泰和县破塘口矶的重修中, 知县唐伯元“亲冒风雾之毒, 驱涉登陟, 商度水势, 指示石工相极受冲溃之所, ue44b铄磐坚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