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太平天国删书衙设立的原因
“删除政府”是太平天国删除儒家经典的机构。1854年3月,洪秀全皇帝颁布了一项法令。衙所设在明瓦廊大街,由曾钊扬、何震川和卢贤拔等人负责,由洪秀全亲自指导。规定“凡前代一切文契书籍不合天情者概从删除”
然而对于“删书衙”设立的原因,论者鲜有涉及,或曰其目的“是准备建立一套以拜上帝教为中心的意识形态,以代替封建社会的孔孟之道”
太平天国是怀着“务期肃清胡氛,同享太平之乐”
数千年来,孔孟之道作为封建统治的支柱为统治阶级推崇备至,儒家的一套伦理道德渗透到了封建统治的各个领域,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难能可贵的是太平天国在起义之初对此就有所认识,“推勘妖魔作怪之由,总追究孔丘教人之书多错”
殊不知,四书五经乃是封建士子们登上仕途的桥梁,是他们光宗耀祖的必经之路;道观、寺院、孔庙、关帝庙又是受苦受难者祈求神灵保佑的圣地,是他们寄托精神世界的伊甸园。太平天国禁读四书五经,把寺院、道观破坏殆尽的残酷现实,无疑是打破了士子们光宗耀祖的美梦,使受苦受难者找不到精神寄托之场所,生活的天平失去了平衡。这引起了那些长期受儒家文化熏陶的旧知识分子,以至一般人民的惶恐和反感。无独有偶,老奸巨滑的曾国藩又不失时机地于1854年2月抛出了《讨粤匪檄》一文。他首先看到了太平天国的这一致命弱点,于是着重攻击太平天国的文化政策,在文中他攻击太平天国是“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
在《讨粤匪檄》出笼后,太平天国意识到了自身政策的偏谬,感到人心丧失之厄运,为了挽回失去的人心,于1854年3月设立了删书衙,洪秀全亲自干预删书衙的事务,对冠以五经之首的《诗经》,洪秀全下诏只删去书中的“鬼话、怪话、妖话、邪话”
太平天国删书衙的设立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出于维护其统治的需要。定鼎金陵后,太平天国占领了江南的半壁江山,大有和大清王朝划江而治之势。“文能治国、武能安邦”是为古训,太平天国靠其武功占有了半壁东南之地,然而治国又仗何术?这不能不引起决策者们的思考。而孔孟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延续几千年就是因为它能适合封建统治的需要。勿庸讳言,太平天国的政权此时正在向封建化转变,因此,孔孟传统的儒家文化自然成了决策者们选中的工具。我们不难理解太平天国的这一逆转。在起义伊始,太平天国对孔孟之道发起攻击,但他们在攻击孔孟之道时,找不到合适的理论工具,只是凭着对基督教一知半解的认识,借用西方基督教的教义作为工具。但必须指出,他们虽用基督教为手段,但他们的思维意识仍然不可能摆脱旧的封建意识的桎梏,于是把基督教义揉以中国数千年的儒家文化,形成了不中不西的混合物。随着太平军的节节胜利,太平天国政权不再是强调“破坏”和“革命”,更重要的是强调“巩固”和“建设”,这样,保留在他们的头脑中的适应统治需要的封建意识逐步抬头,最终走向了极端——运用孔孟传统的儒家文化。起初,太平天国认为《论语》“惟有‘四海之内皆兄弟”颇合夭父之意”
从删书衙的人員组成我们亦可以看到这两种原因的痕迹。删书衙虽然是洪秀全亲自指导,但实际事务却是由何震川、曾钊扬、卢贤拔等人负责。他们在太平天国的阵营里可谓是屈指可数的熟读四书五经之人。太平天国任用他们就是对他们的重视和笼络。何况,他们的任务不仅仅是专门删书,而且还要关心政治。他们曾写过《建天京于金陵论》等政论文,在太平天国政权下,他们为之大肆宣传,高唱赞歌。
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还不曾发现太平天国删改后刊行的书籍,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太平夭国删书衙并没有做过多少实际的事情,所删改的书甚少,若颇多,为何不曾见诸今天呢?纵然清方后来反攻倒算,毁坏了太平天国的文献和书籍,但亦不至于完全绝迹,海外至少可以保存数本,因为太平天国的文献有大批的流到了海外。
删书衙的设立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删书衙成立前太平天国的文化政策乃是对文化的一种摧残,因为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就是赖典籍而保存,这里面固然有大量的封建性糟粕,但它毕竟保存了灿烂的文化精华;删书衙设立后,其政策有所改变,对文化来说亦是一种保护。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删书衙的设立有着其特定的历史意义,它标志着太平天国的文化政策的变化,从有利于文化发展来说也是一个进步。然而,此时天国政权到天京事变后开始走向末日,再加删书衙本身的作用甚微,难以挽回太平天国欲倒之大厦。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