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风水”医案100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治疗“风水”医案100例 中医在治疗疾病方面有见效快、副作用小、经济等优势。 本文提供中医治疗风水医案100例,以供大家参详。 1 张某,男,6岁 初诊(1992年5月2日) 一年前,突然目睑浮肿,尿少,继而全身肢体浮肿,外院尿检蛋白(++++),诊断为肾病综合征,住院治疗,用泼尼松(12.5mg口服,一日三次)等,病情得到控制后出院,以后蛋白尿时有出现。 现尿检蛋白(+),泼尼松用量40mg隔日一次,刻诊面目浮肿,面色潮红,腰腿软,小便尚通,纳可,大便通畅,夜寐欠安,舌红苔薄,脉细数。 其病已久,必已损伤肾阴,治疗以滋补肾阴为先。 熟地9克 淮山药9克 山萸肉6克 茯苓9克 炒白术9克 米仁9克 川断5克 白花蛇舌草15克 半边莲10克 炒谷芽9克 七剂 二诊(5月28日) 今日尿检,只显蛋白痕迹,胃纳一般,汗出淋多,体质虚耗,舌苔薄润,脉细弱。 久病脾气亦伤,法用健脾益气,四君子汤加味。 炒黄芪6克 白术9克 党参6克 茯苓9克 甘草3克 半边莲10克 山萸肉6克 川断15克 熟地10克 淮山药9克 白花蛇舌草15克 七剂 以后症情稳定,药味稍作加减,连服二十一剂。 三诊(8月6日) 激素已减至25mg 隔日一次,尿检蛋白微量,小溲通长,舌淡苔白。治用济生肾气丸加味,温补肾阳,利水消肿。 四诊(8月13日) 稍有感冒,咽红,乳蛾肿大,目睑浮肿,小溲通,舌红苔薄白,尿蛋白(+),此为风水郁表,治用祛风利水之法。 炙麻黄3克 银花9克 赤小豆9克 桔梗4.5克 射干5克 车前子9克(包煎) 桑叶6克 泡米仁9克 茯苓9克 生甘草3克 连翘9克 七剂 五诊(8月20日) 尿检有蛋白痕迹,目睑肿消退,病情稳定,舌红苔薄白,再以四君子汤益气健脾,佐用白花蛇舌草、半边莲、川断等调治。 一月后尿检正常,泼尼松用量减至15mg 隔日一次,主以异功散合苡仁、赤小豆、淮山药等治疗,三个月后激素停用,病情稳定。 【按】肾阴不足,累及脾土,故治疗上先以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合白花蛇舌草、半边莲清热利湿,川断补肝肾等。 二周后,尿检蛋白减少,但患儿体质薄弱,方用四君合补肾药调治。 此时患儿激素逐渐减量,期间偶有上感,水肿再起,此当风邪重犯,治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味,消退皮 水,待症情稳定后,仍用健脾补肾法调扶,收效良好。 董廷瑶 2 葛右 抬起咳嗽气急,继而面浮足肿,胸闷不舒,纳谷减少,《经》云:上肿曰风,下肿曰水。 脾肺两虚,肃运无权,风水泛滥,横溢于脾而肿上,冲于肺则喘,喘肿重症,虑有变迁,勉拟运脾肃肺,分消水湿。 川桂枝六分 生白术二钱 福泽泻钱半 连皮苓六钱 苦桔梗一钱 全福花包钱半 水炙桑叶皮各三钱 猪苓三钱 炙白苏子钱半 光杏仁三钱 象贝母三钱 生熟苡仁四钱 冬瓜子一钱煎汤代水 陈葫芦瓢四钱 【按】陈葫芦瓢:葫芦的别名,亦称陈葫芦、葫芦壳,甘、淡、平。功效利水,通淋。 主治水肿,腹胀,黄 疸,淋病。 “喘肿”属中医溢饮、咳喘、水气病的范畴。 临床表现为咳喘胸闷,短气,不能平卧,痰多,浮肿见于面部或下肢,多见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后期及肺心病。 本案久咳伤肺损脾,肃降运化失司,水饮内聚,上则为喘,下则为肿,故曰“重症”。 治以运脾肃肺,分消水湿。 方以《伤寒论》五苓散(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桔梗、苏子、贝母、冬瓜子、杏仁宣肺化痰肃肺。桑叶皮以皮入皮,发散皮水。 生熟苡仁与茯苓配伍,为丁先生渗湿健脾常用组合。陈葫芦瓢亦为利水消肿良品。 丁济万 3 张小一初病疥爬搔,变而成肿,喘不能食。张断为风水。 水得风而暴肿,故遍身皆肿。 先令浴之,乘腠理开豁,就燠室中用酸苦之剂,加全蝎一枚吐之,节次用药末至三钱许,出痰约数升,汗随涌出,肿去八九分。 隔一日临卧,向一更来,又下神佑丸七十余粒,三次咽之,至夜半动一行,又续下水。 煮桃红丸六十丸,以麝香汤下,又利三四行,后二三日再以舟车丸,通经散及白术散以调之愈。 张子明之母极肥,偶得水肿,四肢不举。张令上涌汗而下泄之,去水三四斗。 初下药时,以草贮布囊高支两足而卧。 其药之行,自腰以上水觉下行,自足以上水觉上行。水行之状如蛇走坠。 如线牵四肢,森然凉寒,会于脐下而出。不旬日间病大减。 余邪未尽,张更欲用药,竟不能从其言。 张承应年几五十,腹如孕妇,面黄食减,欲作水气。或令服黄芪建中汤及温补之剂,小溲涸闭。 张曰:建中汤攻表之药也,古方用之攻里已误矣,今更以此取积,两重误也。 先以涌剂吐之,置火于其旁大汗之。 次与猪肾散四钱,以舟车丸引之,下六罐殊不困。续下两次,约三十余行,腹中软,健啖如昔。 常仲明曰:向闻人言泻五六罐,人岂能任?及问张承应,渠云:诚然。乃知养生与攻疴本自不同,今人以补剂疗病,宜乎不效。 (此与葛某之论同,又常说丹溪大不然之,因谓子和书非其手撰,乃出自麻知几等

文档评论(0)

130****97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