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治疗“卒中”医案50例
中医在治疗疾病方面有见效快、副作用小、经济等优势。
本文提供中医治疗卒中医案50例,以供大家参详。
1
偏瘫(脑血栓)
李××,男,53岁,工人。
1983年10月9日初诊。
主诉右半身不遂,失语1天(代述)。
病史外出行猎2日,踉跄归家倒卧床上,眼垂泪、口流涎,遗尿裤内,不能行动,由神经科诊为脑血栓形成而来诊。
检查神志尚清,但语言含混词不达意。右半身瘫软,手足不能自动。
左侧头 痛。
口角下垂流涎,舌伸偏左,苔黄,脉大。眼底动脉细小,巴彬斯基征(+)。
血压20/14.7kPa(150/110mmHg)。
诊断中风(脑血栓),阴虚阳亢型。
治疗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取穴:天鼎、环跳(均右侧)。
配穴。
通里。
操作:日针1次,得气为度不留针,以10次为1疗程。
针用提插泻法刺天鼎,得气后感传由颈肩循手阳明经达拇食二指,不留针;以提插捻转泻法刺环跳,得气后感传由髋循足少阳、太阳至足;佐用平补平泻手法刺通里,得气为度。
连治3次已能说话,但语言蹇涩,经人搀扶可拖拉步行,肘已可屈,指仍不能握。
治2个疗程,能步行来诊,上楼不须搀扶,仍语言蹇涩,右臂抬举呈扬鞭状,手指能伸握但无力。
共治3个疗程,语言明了,右上肢抬举过头,握力左右无明显差异,步态如常。
临床治愈。
2年后随访,步态矫健,仍能外出打猎。
按语卒中风证,有经络脏腑之分;从病因而论,后世又有“真中”、“类中”之别。
本例属类中范畴之中风腑证。
缘患者素阴虚阳亢,兼之风寒劳累,外风相引,虚风内动,窜扰经络,腑脏之气不宜,心气不达其窍则神清而舌软语蹇,口涎外流,邪中经脉则肢节不用,半身不遂。
穴用天鼎者,缘风易伤阳位,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故治阳明为主。
天鼎穴,上可治面口咽颈颊,下可治肩臂肘腕指;环跳穴系足少阳、太阳之会,上可治胁肋腰髋,下可达股膝胫踝趾。
选此2穴起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酌加通里,佐以宣通心气以开窍令言。
取穴虽少,而疗效未必不优于取众穴而久留针者。
李骘
2
汪二婆,年八旬。
病因 平日以催生为业,素有昏眩之疾。
症候 一日早餐,忽然言语不明,徐即歪斜倒地,幸其子扶抱甚急,得舁于床,旋见人事昏感,鼾声如雷,迫急乃请治于愚。
诊断 愚诊六脉沉濡,时形散乱。
谓之曰,此元阳欲脱,中风危急之症也。其子力求挽救。
疗法 乃与大补元阳。
处方 生黄芪、山萸肉去净核,各一两 炒白术、熟地各五钱熟附片四钱 云神、枣仁、远志各三钱 生龙骨、生牡蛎、石菖蒲各一钱五分 炙草一钱
效果 三剂乃愈,五剂后即能起床。
理论 中风二字,须分内外二种。
外中之风,中字宜读去声,谓风之中人,如矢石之中人无异。
仲景伤寒论中风篇云,中风则令人头疼身痛,发热恶寒,干呕自汗,此系外中之风也。
若夫卒中偏枯之症,乃脏真告匱,肝邪内扰成风,肝主疏泄,风则令神经动摇,口眼歪斜,角弓反张,是由内起之风,谓之中风者,乃人身内动之气,中字宜读平声也。
风之意义,及动摇之代名词,空气之动摇曰风,人之神经病或颠狂症,多动而不宁,亦曰风。
小儿之急慢惊,见手足蠕动,角弓反张者,名曰惊风。
暮年真气溃败,不能充畅经脉,填塞细胞中之生活力,力无所主,使经脉剔瞤,神经颠倒,手足抽搐,或角弓反张,口眼歪斜,此则名之曰中风也。古云风善行而数变,书曰四方风动,又曰移风易俗,庄子大块噫气为风,顾称为风者,即动流之互词也。
近人以风字指风雨之风,不能变通其用意,所以动手便错也。
内经以肝为风脏,因肝虚易于疏泄,疏泄即动摇之义,肝具生生之气,西医谓人身温度,以肝部为最高,可知人身之生活力,当以肝强为主。
肝虚则温度低落,阴寒四起,百病丛生矣。
所以凡中风症,痰火交作,皆肝阳竭灭,不能收摄也。金元四大家,主痰主火主气,皆朱深悉风之意义耳。
人之病中风者,西医谓之脑溢血。
由脑中血管破裂,即内经所谓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反则生,不反则死,足见中风之症,有卒死无治者,有死而复生者,盖血管如果破裂,必死无疑,但脑冲血,不过气血上并,血管未必遽然破裂,故不必死,尚有气反则生之期望也。
以吾人考验而得,证以新旧学说,人之元气,发源于命门中相火,命火生脾土,是釜底添薪,先天足而后天自有余也,命火为水中之火,水中之火,足以化气,故胸中大气,赖此火以发燃,西医谓燃烧作用,在于养化,此盖其言末,非探其本,燃烧作用之本,实根据于命门,故道家炼气,先从此始,所以有水火既济之功能也,夫水火既既济,而水又生木,故肝肾本于一体,肾阳足而肝阳未有不足,人之神经系统,虽属于肝,而实则栽培于肾,人到中年以后,神经运用过度,则肝阳逐渐衰落,燃烧作用,必然衰减,命火即示孤微,如是神经末梢,即渐渐不能充裕,肌肉时有麻木不仁患,头脑时有昏闷之虞,此即中风预兆。
若积虚最久,元气大亏,根本动摇,气忽注于一偏,如气球之破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