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女性犯罪的社会根源
女性犯罪是顾名思义的。换句话说,女性犯罪。
一、 女性犯罪的特点
1 押女犯人数逐年增长
总体来说女性犯罪远少于男性犯罪, 但是发达国家中女犯占犯罪总人口的比例高于发展中国家, 目前女性犯罪增长速度已超过男性。近年来我国女性犯罪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据2003年《法制日报》发布统计数字从1997年底至2002年底, 我国在押女犯人数净增2.9万名, 平均每年增加13%, 至今仍以每年4%的速度在增长, 但我国女犯占在押犯总数的比例稳定在4%左右。2006年统计数字表明全球女犯占所有囚犯的平均比例是4.3%, 美国是女犯最多的国家, 占全球女犯总人数的1/3, 占美国囚犯总数的9.1%。皮尤中心2008年在美调查结果显示女性入狱人数增长速度将近于男性的两倍。然而美国和其他国家一样, 尽管女犯的数量和比例一直在增长, 但远比男犯少得多。
2 反家庭暴力的现状
以阻力不大、风险较小、不需耗费重体力的非暴力性犯罪居多。我国女性犯罪中侵财类始终居首, 根据2005 年各省市的统计资料估算, 女性侵财犯罪占全部女性犯罪的45%至50%, 其次是性犯罪和其他犯罪占25%至30%, 暴力犯罪、凶杀和伤害占8%至20%。欧美国家统计结果同样呈现女性暴力犯罪数量远少于男性, 但是以侵财、涉毒犯罪居多
3 女性犯罪的特点
3.1 出低龄化的趋势
女性犯罪没有明显的高峰年龄期, 犯罪年龄偏大, 多集中于青中年, 但是近期女性犯罪表现出低龄化的趋势。据2003年10月《法制日报》统计数字获悉, 我国18至35岁女犯占大多数, 达在押女犯的50.92%。美国2010年的一项在监女犯调查数字显示18~29岁年龄组所占比重最大, 达37.6%, 30~39岁年龄组占26.9%, 与我国基本一致。
3.2 职高学生初中文化程度调查结果
受教育年限相对短。我国女犯中初中以下文化人数过半。北京市顺义区检察院对2003至2010年审理的女犯调查结果显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68%。江苏省大丰法院对2009至2011年的女犯调查结果显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56.8%。海南省文昌市检察院2009年以来的统计亦显示女犯中小学、初中文化程度占82.4%。发达国家的调查结果同样显示出女犯受教育年限较无犯罪行为女性低, 而且与男犯相比更多的女犯未能完成基础教育学业
3.3 湖南女犯、老年犯问题
在我国女性犯罪人口中, 农村女性比例一直居首, 始终超过50%, 且呈逐年上升趋势。2007年对湖南女子监狱118名女犯的一项调查中发现, 农村妇女占女性罪犯总数的87.3%, 而且大部分来自农村的边远山区。发达国家的调研结果与我国是一致的, 瑞士的女性犯罪人口中大都市女性所占比例不足三分之一
4 女性犯罪特征
4.1 隐藏和欺骗
女性因自身体力缺陷一般采取间接非暴力手段作案, 即使在暴力犯罪中也会借助投毒、麻醉、借男性之手或以色情引诱等迂回手段。
4.2 中多处于从属地位
女性作案大多三两共谋, 在团伙作案中多处于从属地位。据2002 年天津市犯罪调查统计女性共同犯罪的比例达63.1%, 而男性仅为40.3%。
4.3 选择ata的主体
女性犯罪多与性有密切关系, 卖淫、团伙流氓淫乱和诈骗占较大比例, 且多发生在年轻女性身上。据北京调查19岁是卖淫的平均年龄, 16~30岁是卖淫的主体, 占被调查对象的82.2%。最近一项基于10个研究结果的meta分析显示女性性犯罪再犯率小于3%, 明显少于其他类型犯罪的再犯率, 而且明显少于男性性侵犯的再犯率。
二、 女性犯罪相关思想
早在19世纪中期, 西方犯罪实证主义学派就开始把“女性犯罪”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展开研究, 至20世纪初, 意大利著名犯罪学家龙勃罗梭正式开始了“女性犯罪”的专题研究, 以其著作《女性犯罪》为标志, 此后学者们大多认为女性犯罪是生物性因素作用的结果, 是一种人类的“返祖”现象。然而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尤其在进入80年代以来, 更多的学者倾向于女性犯罪是生物、心理、社会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 生物因素
1.1 个人方面,发生违法犯罪行为
生物学理论认为女性在月经期、孕期和绝经期间, 由于雌孕激素、内分泌系统会发生短暂的失衡紊乱, 导致情绪波动大, 冲动性、攻击性增强, 更容易产生违法犯罪行为。日本学者广濑胜世发现杀人和纵火犯罪与女性月经有密切的关系, 龙勃罗梭也发现因妨碍公务罪被捕的80名女被告中有71位正处于月经期。另一方面, 雄激素水平增高一直被认为与冲动攻击行为增加有关。曾有学者测量女性服刑人员中不服从制度者尿液睾酮水平明显高于其她服刑人员。在性犯罪方面, 我国学者认为女性性犯罪与自身雌激素水平无相关性, 而与体内反映睾酮生物学活性的游离睾酮 (FT) 水平增高相关
1.2 小鼠精神疾病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