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百越与扬越考述
一、 东汉时期,各称谓分为“百越、扬越、林越、骆越”等由来
关于岭南古代居民的姓氏,可以在历史事实中看到。秦汉时期,有白岳、阳岳、外岳、卢梁、西瓯、罗岳和欧罗。东汉有乌卢、俚语和其他名字。此等名称,其各自的含义如何,彼此间又有什么关系,诚为研究岭南地方史、民族史之一课题。
1、 凯诸夫风余考虑之地
历史文献中,“百越”一名,颇多歧义。
“秦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挽首系颈,委命下吏。”
《吕氏春秋·恃君览》云:“扬汉之南,百越之际,敝凯诸夫风余靡之地,缚娄阳禺兜
《汉书·地理志》颜师古注云:“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粤杂处,各有种姓。”此“百越”泛指自今越南北部以至今浙江会稽一带诸越人。
《史记·吴起传》云:吴起相楚,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又同书《王翦传》云:王翦“竟平荆地为郡县,因征百越之君。”对照吴起、王翦所为,其所平征之“百越”,系指今湖南、江西等地的越人。
综观诸史,“百越”当有广义、狭义之别。狭义百越,专指岭南越人;广义百越,则泛指南方诸越。
2、 扬粤、强兵伐卒
扬越含义,与“百越”颇类似,也有狭义广义之分。
《史记·南越列传》云:“秦时已定天下,略定扬越,置桂林、南海、象郡。”此为狭义“扬越”,专指岭南三郡之地的越人。
《史记·楚世家》云:“熊渠甚得江汉间民和,乃兴兵伐庸、扬粤,至于鄂。”鄂约指今湖北武昌一带,庸则在今湖北竹山县,此“扬粤”处于庸、鄂之间,应在汉水中流,与前引《吕氏春秋》所云“扬汉之间,百越之际”一语,指地约同。又同书《吴起传》云:吴起“南平百越”,而《战国策·楚策》则谓:“吴起为楚收扬越”。“扬越”与“百越”既可互换,则其内涵无异。凡此,可视为广义之“扬越”。
扬越之得名,或以为与《禹贡》扬州有关。如《史记集解》引张晏曰:“扬州之南,越也。”《正义》亦云:“夏禹九州,本属扬州,故云扬越。”以此释广义扬越或可,然释狭义扬越则谬。因为“自岭而南,……非禹贡九州之域,又非周礼职方之限”
3、 十多年之后非赵浚之“建气”
“南越”之名,最早见于《庄子·山木》,其文曰:“越有邑焉,名为建德之国。其民愚而扑,少私而寡欲,知作而不知藏,与而不求其报。”此文陶维英曾判为伪作,根据是所谓“建德之国”指的是赵佗五世孙(汉初南越国之末代王),早于公元前二七五年逝去的庄子何能见及一百六十多年以后之史事?然细加推敲,此“建德”所指非赵佗的孙子建德,乃系“建立无为之道德”之意。
唐人杜佑《通典》于“古南越”条下云:“自岭而南,当唐虞三代,为蛮夷之国,是百越之地,亦谓之南越,古谓之雕题。”房玄龄《晋书·地理志》亦云:“交州,案禹贡扬州之域,是为南越之土。秦始皇既略定南越,以迁戍卒五十万守五岭。……后任嚣、赵佗攻越,略取陆梁地,遂定南越,以为桂林、象郡、南海。”房、杜二人意谓先秦时期已有南越之称,然通观其言,将秦前及秦后之称谓混淆,难以为凭。
核于诸书所载,言南越而可信之作,早者惟《史记》一书而已。其《南越列传》云,赵佗代行南海郡尉并击并桂林、象郡之后,“自立为南越武王”。赵佗所以自称“南越武王”,盖其辖地位于五岭之南的越人区域。其地望约与秦时岭南三郡相当,故南越一名,应指岭南越人或越地。罗香林以为赵佗的“南越国专指今广东地区之越人
4、 请禁南国诸家越
据《汉书·两粤传》载,吕后曾令边关“毋予蛮夷外越金铁田器马牛羊”。此事《史记·南越列传》作“有司请禁南越关市铁器。”可知所谓外越即南越。又《越绝书》云:“置南海……以备东海外越。”张宗祥注:“所谓外越者,即今南越。”可谓一言而中的。
南越何以又称“外越”?其意当为五岭以外之越。试观《后汉书·南蛮传》“秦并天下,始开岭外,置南海、桂林、象郡”及周去非著《岭外代答》一书的立题,此意甚明。
5、 高朝时期远来侯者
《史记·始皇本纪》云:“三十三年……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可知岭南地又称陆梁地。
陆梁,或作陆量。《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云:“陆量侯须无,诏以为列侯,自置吏令长,受命长沙王。”《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同。据报道,湖南长沙曾发现“陆梁尉印”章
陆梁侯封地确在长沙国内,然其因盖出于汉初形势。高祖得天下时,岭南已为赵佗割据。高祖取之不能,弃之不舍,乃多次遥夺赵佗之地以封功臣。据《汉书·吴芮传》载,长沙王吴芮曾于秦末“率百越佐诸侯从入关”,因有功于汉,故得高祖诏封。须无(或作须毋)约为吴芮所率“百越长”之一
“陆梁”含义,司马贞《索隐》云:“谓南方之人,其性陆梁,故曰陆梁。”张守节《正义》则云:“岭南之人,多处山陆,其性强梁,故曰陆梁。”凡此皆牵强附会,有失原义。考之,“陆梁”应为古越语“维佬”之音泽,乃岭南越人之自称
6、 《隋书》卷四七《纪纪纪》载西跨诸居地
西瓯或作西呕,又简称瓯。其来历,据刘师培《古代南方建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