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北缘早古生代陆壳深俯冲的岩石记录.docxVIP

柴达木盆地北缘早古生代陆壳深俯冲的岩石记录.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柴达木盆地北缘早古生代陆壳深俯冲的岩石记录 山地带中的高压和超高压变质岩石是目前固体地球科学的热点。 早在20世纪80年代Chopin(1984)和Smith(1984)便分别在西阿尔卑斯和挪威西部变质表壳岩中发现了超高压变质矿物柯石英。随后,Reineche(1991)在西阿尔 卑斯的Zermatt-Saas地区的洋壳沉积物中发现了柯石英,继而证实比重较大的洋壳岩石和低密度的地壳均可俯冲到地幔80km以上深度并在后期发生折返。前人将这些俯冲带划分成了“大洋型”(B-型或太平洋型)和“大陆型 ”(A-型或阿尔 卑斯型 )两种类型(Maruyamau3000etu3000al.,1996;Ernst,2001),其中大洋俯冲的产物为岛弧岩浆岩、蛇绿混杂岩及其上覆沉积物以及低温/高压变质岩(以蓝片岩和含硬柱石榴辉岩为特征),大陆俯冲带主要由经历了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的正、副片麻岩、片岩以及呈透镜状产于其中的榴辉岩、石榴辉石岩和石榴子石橄榄岩等组成(Zhengu3000Yu3000Fu3000etu3000al.,2009;宋述光等,2009)。截止到目前,中外科学家已在全球22条变质带中发现了金刚石、柯石英以及一些特殊的矿物出溶结构等高压/超高压变质的证据(Liouu3000etu3000al.,2004),但仅有西阿尔卑斯的Zermatt-Saas地区和中亚 地区的南天山 造山带 (包括吉尔 吉斯斯坦 的Atbashy、Makbal地区和我国的西南天山)被确认经历了洋壳的深俯冲 (Reineche,1991;Tagiriu3000etu3000al.,1995;Zhangu3000Lu3000Fu3000etu3000al.,2002a,2002b,2007,2008)。 近年来,人们在柴北缘地区发现了多种具陆壳属性的超高压变质岩石(杨经绥等,2001;Songu3000SGu3000etu3000al.,2003a,2005;Zhangu3000Ju3000Xu3000etu3000al.,2009;Zhangu3000Ru3000Yu3000etu3000al.,2009),详细的年代学研究确定其峰期变质时代介于420~458Ma之间(Songu3000Su3000Getu3000al.,2004,2006;Mattinsonu3000etu3000al.,2006;ChenDu3000Lu3000etu3000al.,2009;Zhangu3000Gu3000Bu3000etu3000al.,2009a;ZhangJu3000Xu3000etu3000al.,2010),原岩的形成时代普遍大于750Ma(杨经绥等,2003;Zhangu3000Ju3000Xu3000etu3000al.,2005,2010;Chenu3000Du3000Lu3000etu3000al.,2009;Songu3000Su3000Gu3000etu3000al.,2010),证实柴北缘是一条在早古生代经历陆壳俯冲碰撞形成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与此同时,另有学者在柴北缘东段都兰沙柳河地区识别出一套由地幔橄榄岩堆晶岩-玄武岩组成的洋壳岩石组合。其中堆晶岩及玄武岩现已变质为蓝晶石榴辉岩、绿帘石榴辉岩和多硅白云母榴辉岩等3种不同类型的榴辉岩,人们在蓝晶石榴辉岩中发现了柯石英包体,其原岩形成时代为516Ma,变质时代为440~445Ma,证实柴北缘局部地区在发生陆壳深俯冲前还存在洋壳深俯冲 (张贵宾等,2005,2011;Zhangu3000Gu3000Bu3000etu3000al.,2008,2009a,2009b),这与其它典型的“大洋型”和“大陆型”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又有明显不同,柴北缘地区可能记录了从大洋俯冲到大陆俯冲再到碰撞造山这一完整的演化历史。因此要想正确探讨与反演柴北缘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形成与演化过程,必须对陆壳深俯冲前洋壳的形成、发展和消亡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尽管在柴北缘地区发生了板块的深俯冲作用,早期洋壳事件的岩石记录较难保存,但近些年来已有了一些零星的报道。本文中,笔者将在系统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所做工作,探讨柴北缘地区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大洋的发展与演化,试图为揭示柴北缘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演化历史和重建柴北缘早古生代构造演化过程提供进一步的约束。 1 柴北缘早古生代构造环境 柴北缘构造带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沿柴达木盆地北缘呈北西西向展布,绵延超过700km,其南北分别以柴北缘深断裂及宗务隆-青海南山断裂与柴达木地块和祁连地块相邻,东西则以哇洪山-温泉断裂和阿尔金走滑断裂为界与秦岭造山带和阿尔金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相接(图1)。该构造带以乌兰鱼卡断裂为界可划分为南北两部分,北带呈NWW向分布于乌兰、锡铁山、大柴

文档评论(0)

182****83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