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吐蕃附国问题的再认识
1946年,岑仲勉先生发表了《隋唐吐蕃附属国》一文,引发了关于“附属于吐蕃”的讨论。
一、 《新唐书》所著录的附国传
关于附国非吐蕃, 在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附国问题的讨论中已取得实质性进展。汤开建在《〈隋书〉之附国非吐蕃》一文中曾提及他新发现的有关唐初“附国”的两条重要史料:其一, 是保存在《广川画跋》中关于唐初由阎立本画成的《王会图》的一段文字记录:“鸿胪导客, 次序而列, 凡国之异, 各依其方。东首三韩……;西首以吐蕃……;其南首以交趾……, 而板楯、尾濮、西僰、附国、筰等次……”
以上两条史料虽存于宋元人的文集中, 但真实性却可由《新唐书》得到印证。我们知道, 后晋刘昫所修旧《唐书》中未立附国传, 而北宋欧阳修重修的新《唐书》中却立有附国传。这表明在北宋欧阳修重修《唐书》时, 其所依据或参见的史料尚能清楚地表明附国不是吐蕃。否则《新唐书》中既列有吐蕃传, 又立附国传, 就成为不必要的叠床架屋, 逻辑上也断难成立, 这清楚地表明在《新唐书》的作者乃至宋代文人眼中附国绝非吐蕃。而对《旧唐书》不立附国传, 惟《新唐书》立附国传, 汤开建作了这样的阐释:“《新唐书》既立吐蕃传, 又立附国传, 是因为太宗时, 吐蕃与附国都与唐有政治上、外交上的联系, 也都曾入贡于唐, 虽然附国后已亡于吐蕃, 如要全面反映唐之外交关系, 则附国也应列传, 其他如苏毗、羊同、东女莫不如此。《旧唐书》对这类‘亡国’多不立传, 实为其疏, 此亦见新书之见地较旧书为高”
此外, 《隋书·附国传》记载:“ (附国) 大业中, 来朝贡。缘西南边置诸道总管, 以遥管之”, 说明隋时已将附国纳入“西南边诸道总管”的管辖范围, 虽从“遥管之”的记载看, 这种管辖主要是象征性的, 但既然将其归于“西南边诸道总管”管辖, 说明附国的地域当在西南的范围。贞观八年 (634年) 当吐蕃首次向唐入贡之时, 《通鉴》对吐蕃的记载则是“吐蕃在吐谷浑西南, ……未尝通中国”
综上所述, 附国非吐蕃, 已可为定论矣。
二、 附国的东部疆界
附国既然非吐蕃, 过去关于附国位于雅鲁藏布江流域的诸种说法已无讨论的必要
那么, 附国究竟位于何处?这一直是附国研究中一个十分关键和颇具争议的问题。目前学术界对附国的地理位置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辞海》“附国”条称:“附国分布于四川西部和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
显然, 要确定附国的范围, 我们首先需要确定附国的中心位置。在《隋书·附国传》中, 至少有以下4条记载为我们判定附国的地理位置提供了线索:一、“嘉良有水, 阔六七十丈;附国有水, 阔百余丈, 南流, 用皮为舟而济”;二、“附国者, 蜀郡西北二千里, 即汉之西南夷也。有嘉良夷, 即其东部”;三、附国“其国南北八百里, 东西千五百里”。四、“附国南有薄缘夷, 风俗亦同。西有女国。其东北连山, 绵亘数千里, 接于党项, 往往有羌:大小左封、昔卫、葛延、白狗、向人、望族、林台、舂桑、利豆、迷桑、婢药、大硖、白兰、北利摸徒、那鄂、当迷、桑悟、千碉, 并在深山穷谷, 无大君长。其风俗略同于党项。或役属吐谷浑, 或附附国。”
在以上这4条线索中, 最具参照意义的标志有两个:一是“水”, 即河流。千余年中河流 (尤其是大河) 的位置基本无变化, 所以河流是一个相对可靠、相对固定的参照物。二是“嘉良夷”, 《隋书·附国传》中是将附国与嘉良夷一并叙述的, 不仅提到附国之水, 也提到嘉良之水, 并明确称“有嘉良夷, 即其东部”, 也就是说附国东部紧靠嘉良夷。所以嘉良夷是我们判定附国地理位置的另一个重要参照坐标。关于嘉良夷的地理位置, 目前学术界的意见较为一致, 均普遍认为是在今大渡河上游的大、小金川地区。任乃强先生认为:“嘉良即今的金川。”
如何突破这个难点?我认为, 史籍所载附国地理位置的第三条线索即附国“其国南北八百里, 东西千五百里”无疑是帮助我们突破此难点的一个关键。先来看附国的东部疆界。史料称“有嘉良夷, 即其东部”, “即”在这里当作“紧接”、“紧靠”理解, 也就是说, 附国与嘉良夷的疆域是直接相接的, 它们之间未间隔其他部落。这一点也可由附国与嘉良夷关系的记载得到印证。《隋书·附国传》载:“大业四年, (附国) 其王遣使素福等八人入朝。明年, 又遣其弟子宜林率嘉良夷六十人朝贡。”附国能够率嘉良夷一同向隋朝贡, 不仅说明二者关系密切, 也说明二者应地域相邻。从《隋书·附国传》记嘉良夷“土俗与附国同, 言语少殊”, 并将附国与嘉良夷的风俗及社会状况一并加以叙述来看, 也可证明二者相邻。由此可以断定, 出大、小金川地区向西, 即应为附国的范围。也就是说, 附国的东部疆界至少可从位于大、小金川河谷之外的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道孚县一带算起。而从附国“其国南北八百里, 东西千五百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