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沈《晋书》与王韶之《晋纪》考述.docxVIP

谢沈《晋书》与王韶之《晋纪》考述.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谢沈《晋书》与王韶之《晋纪》考述 关于“十八家金书集”的原始文献是唐朝贞观20年颁布的《金书集》。然而,这本书只列出了14个名字,并编撰了金书集《贞观》15-17卷。 一、 与张缅《晋史草》、张氏《晋增加》应为同一 “十八家《晋书》”究竟指哪“十八家”, 史书并无明确记载。大多数学者均依据《隋书·经籍志》考定先唐“十八家《晋书》”之内涵, 但在取舍上有所不同。 南宋王应麟《玉海》最早阐明“晋史十八家”的范畴, 其所剔除者为萧子显《晋史草》。王氏并未阐明原因, 但在注释中将《晋史草》与张缅《晋书钞》、张氏《晋书鸿烈》归为同类文献。《晋书钞》乃萧梁张缅钞撮众家《晋书》异同之作, 《梁书·张缅传》有明确记载, 《南史》同之。“鸿烈”一词肇于《淮南子》, 东汉高诱《淮南鸿烈叙目》曰:“鸿, 大也;烈, 明也, 以为大明道之言也。” 与《玉海》不同, 清代学者浦起龙《史通通释》削掉者为习凿齿《汉晋春秋》, 其文曰:“据《志》 (案:指《隋书·经籍志》) , 盖十九家。岂缘习氏书独主汉斥魏, 以为异议, 遂废不用欤?” 同样以《隋书·经籍志》为凭借, 王树民先生则认为“唐初所称的十八家晋书是指臧荣绪《晋书》以外的各家不完整的史书而言” 与传统看法不同, 余嘉锡先生《四库提要辨证》引《唐大诏令》卷81之《修晋书诏》共论及晋史十四家, 自注曰:“晋史十八家, 以上所举者十有四, 其馀四家, 未详何指。” 二、 《隋书》《晋纪》十四卷 唐初晋史的存世情况, 《隋书·经籍志》“史部”为我们提供了一份详细的清单: 正史 (纪传体) 八家: 王隐《晋书》八十六卷、虞预《晋书》二十六卷、朱凤《晋书》十卷、何法盛《晋中兴书》七十八卷、谢灵运《晋书》三十六卷、臧荣绪《晋书》一百一十卷、萧子雲《晋书》十一卷、萧子显《晋史草》三十卷。 梁代有著录而今亡佚者尚有三家: 郑忠《晋书》七卷, 沈约《晋书》一百一十一卷, 庾铣《东晋新书》七卷 古史 (编年体) 十一家: 陆机《晋纪》四卷、干宝《晋纪》二十三卷、曹嘉之《晋纪》十卷、习凿齿《汉晋阳秋》四十七卷、邓粲《晋纪》十一卷、孙盛《晋阳秋》三十二卷、刘谦之《晋纪》二十三卷、王韶之《晋纪》十卷、徐广《晋纪》四十五卷、檀道鸾《续晋阳秋》二十卷、郭季产《续晋纪》五卷。 著录“梁有今亡”者何解?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曰:“凡《隋志》所谓梁有某书亡者, 特谓武德五年宋遵贵所运炀帝东都之书, 遭水漂没而亡耳。其民间所藏, 固无恙也。故《隋志》所亡者, 往往《新唐志》复著于录。” 谢沈《晋书》和裴松之《晋纪》, 《隋书·经籍志》未曾著录, 但唐贞观二十年颁布的《修晋书诏》明确论及二晋史, 其文曰: 晋氏膺运, 制有中原……及中朝鼎沸, 江左嗣兴, 并宅寰区, 各重徽号, 足以飞英丽笔, 将美丛书。但十有八家, 虽存记注, 而才非良史, 事亏实录。绪繁而寡要, 思劳而少功。叔宁课虚, 滋味同于画饼;子云学海, 涓滴湮于涸流。处叔不预中兴, 法盛莫通于创业。洎乎干陆曹邓, 略记帝王;鸾盛广松, 纔编载记。其文既野, 其事罕传。遂使典午清高, 韬遗芳于闲册;金行囊志, 缺继美于骊騵。遐想寂寥, 深为叹息。宜令修国史所更撰《晋书》, 铨次旧闻, 裁成义类, 俾夫湮落之诰, 咸使发明。 谢沈《晋书》不仅见于《修晋书诏》, 唐修《晋书·谢沈传》也提供了该书存世的证据:“何充、庾冰并称沈有史才, 迁著作郎, 撰《晋书》三十馀卷。会卒, 时年五十二。沈先著《后汉书》百卷及《毛诗》、《汉书外传》, 所著述及诗赋文论皆行于世。其才学在虞预之右云。” 谢沈《晋书》、裴松之《晋纪》缘何失载于《隋志》?原因有三。其一, 《隋大业正御书目》没有著录谢、裴二晋史。《隋书·经籍志》以隋代东都藏书目录《隋大业正御书目》为基础, 参阅梁阮孝绪《七录》, 检核唐代藏书, 依据增雅补新、删俗去重的原则而成。如果《隋大业正御书目》有记录, 即使该书亡佚于武德五年的砥柱之难, 也必然著录作“梁有多少卷, 亡”字样。其二, 《隋书·经籍志》编纂仓促, 新见罕本未能搜检无遗。据《唐会要》记载, 唐高祖武德五年, 山东粗平, “秘书监令狐德棻奏:‘今乘丧乱之馀, 经籍亡逸, 请购募遗书, 重加钱帛, 增置楷书, 专令缮写。’数年间, 群书毕备。” 三、 《隋书经籍志》著录的晋史朝类目录学 与“三”、“九”不同, “十八”乃具体数字, 并无泛指的初衷, 《修晋书诏》既称“十八家”, 其名必定有自来矣!《修晋书诏》既称存世《晋书》有“十八家”, 那么此说产生的时间即使不在当下, 也不会太过久远, 否则其重撰之理由便显得草率而浅薄。“十八家《晋书》”作为一个时期见存晋代古史、正史的总括, 要理清其规模、体例及性质必然与官方的书目编纂或《晋书》的重新撰述不可分割。在唐贞观二十年《修晋书

文档评论(0)

lgjllz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