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希腊时期金饰品的发展.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古希腊时期金饰品的发展 鲜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古老民族之一,原来属于东胡。根据其部落起源,可分为东部鲜卑和北部鲜卑(攀缘鲜卑)。 一、 鲜卑金饰品的种类构成 从考古发现来看, 鲜卑族无论男女皆重装饰, 尤其是使用金属饰品。截至2018年12月, 本文共收集48处出土鲜卑金饰品的遗迹资料, 包括东汉时期23处, 西晋、十六国时期13处, 北朝12处 (见附表) 。其中, 辽宁北票喇嘛洞墓地1996年公布的金饰品总数不详, 只对其中8件进行了介绍 经汇总, 东汉时期的鲜卑遗存集中发现于内蒙古地区, 有19处, 吉林 (1处) 、山西 (1处) 、河北 (2处) 等地仅有零星发现, 多为拓跋鲜卑遗迹。共计出土鲜卑金饰品205件, 除35件泡饰和11件不明用途者外, 可用于比率分析的共159件。其中耳饰最多, 共74件, 占此期出土金饰品总量的46.5%;其次为佩饰 (不含金铃) , 共48件, 占30.2%;手饰24件, 占15.1%;头饰12件, 占7.6%;项饰最少, 仅1件, 占0.6%。 西晋、十六国时期的鲜卑遗存主要集中于辽宁地区, 共10处, 另在内蒙古地区发现3处, 多为慕容鲜卑遗迹。包括辽宁北票喇嘛洞墓地1996年公布的明确种类的8件在内, 这一时期共出土金饰品332件。除166件泡饰、21件金铃和41件用途不明者外, 可用于比率分析的共104件。以头饰和手饰最多, 分别为38件和39件, 占该时期金饰品总数的36.5%和37.5%。其次为耳饰, 共16件, 占15.4%。佩饰 (不含金铃) 只有牌饰, 共8件, 仅占7.7%。项饰仅发现3件, 占2.9%。 北朝时期的鲜卑金饰品在内蒙古 (2处) 、宁夏 (3处) 、山西 (5处) 、河北 (1处) 、辽宁 (1处) 等地均有发现, 但数量远不及前代, 共计86件。除27件泡饰、13件金铃和9件用途不明者外, 可用于比率分析的仅37件。其中以耳饰最多, 共22件, 占此期出土总量的59.5%。其次是头饰, 共9件, 占24.3%。佩饰 (不含金铃) 仅1件, 为牌饰, 占2.7%。手饰3件, 项饰2件, 分别占8.1%和5.4%。 二、 不同时期的出土首饰 由表一的统计数据和上文分析可知, 虽然在不同时期出土鲜卑金饰品的种类基本相同, 但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偏重, 表现为不同种类的饰品在不同时期的出土数量和所占比率不同, 其中尤以头饰中的步摇饰和佩饰中的牌饰这两类最具有代表性。下面对不同种类的鲜卑金饰品在不同时期的阶段性发展特征进行分析。 1. 步摇饰金织物 目前, 共在8座东汉时期墓葬中发现了12件头饰, 占此时期金饰品总量的7.6%。其中步摇冠饰仅1件, 出土于内蒙古科左后旗毛力吐东汉墓 西晋、十六国时期, 鲜卑人更加重视对头部的装饰, 共有8座墓葬出土了头饰, 总数多达38件, 所占比率升至36.5%, 无论是数量还是比率都远超东汉时期。其中步摇饰16件, 比金钗、金花等更能体现民族与时代特色。这些步摇饰均发现于辽宁北票和朝阳地区的墓葬中, 造型基本一致, 都是由下部的矩形底座和上部的花树状枝干组成, 枝干上还装饰有可以摇动的桃形金片 (图二) 。根据东晋顾恺之所绘《女史箴图》中戴步摇的妇女图像推测, 这种步摇饰是垂直插在发前, 可以单独佩戴一件, 也可以两件组合使用。6件金钗分别出土于辽宁北票的房身村M2 进入北朝, 头饰占比回落到24.3%, 共在3座墓葬和1个窖藏中发现了9件, 明显少于西晋、十六国时期。其中步摇饰4件, 发现于内蒙古达茂旗西河子窖藏, 这也是辽西以外地区唯一一处出土金步摇饰的鲜卑遗迹, 可能为北朝六镇起事时鲜卑贵族在仓皇出逃前埋藏在这里的 2. 金组织成岩样品中的金组 在鲜卑遗迹中发现的佩饰包括牌饰 (含带饰) 、腰带钩和金铃三类, 其中以牌饰最具代表性。 (1) 牌饰 牌饰常常发现于墓主的胸部、腰部等不同位置, 可能是缝缀、挂坠在不同部位的饰品, 也可能是专门用来随葬的饰品。 东汉时期是鲜卑佩饰 (不含金铃) 的鼎盛期, 且以牌饰为主流。目前共在14处鲜卑墓葬中发现此时期的金佩饰48件, 占该时期金饰品总量的30.2%, 除1件腰带钩外, 均为牌饰。这些牌饰主要发现于内蒙古地区, 山西仅右玉县善家堡墓地发现3件 到了西晋、十六国时期, 共发现8件佩饰 (不含金铃) , 均为牌饰, 所占总量比率下降到7.7%。出土地包括内蒙古凉城县小坝子滩窖藏 北朝时期, 牌饰的佩戴由盛转衰, 截至2018年底, 仅在山西大同迎宾大道北朝墓发现1件镂空龙纹牌饰 (图三, 2) (2) 腰带钩 鲜卑金饰品中仅发现1件腰带钩, 出土于内蒙古察右后旗三道湾东汉墓M110 (3) 金铃 除牌饰和腰带钩外, 佩饰中还有一类金铃, 一般出土在墓主人的腰

文档评论(0)

lgjllz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