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解放以前凉山彝族妇女的媒介
(一) 解放以前商业身份信息的历史
据传统情况,凉山越西、西德、西昌、官宁、德昌和盐源地区的彝族妇女(包括年轻的男性)通常会刺穿两个手腕上的蓝色斑点,然后还有三个小点。其他地区也有这样的针灸,但总体上不如上述地区。刺纹,一般在年幼时由村里会刺者施行。作法是,先将手臂要刺的部位涂好青色颜料(一般与汉区接壤者用土靛,远者用锅烟灰),再用一小束针轻轻拍打,使皮肤冒出血珠,又在创口涂颜料,待数日后,创口脱痂即愈,色素则永久留在表皮之下。
这种刺纹的习惯,它的目的和作用,据笔者调查,似乎没有统一的解释。有的青年人刺纹确实是为了装饰身体,增加美观。但更多的则是带有辟邪和祝愿今后美好的意思。
另外笔者在参加民主改革时,曾发现有的奴隶主,为了防止奴隶的逃亡,残酷地在他所隶属的奴隶身上,刺上一种符号,这简直是同古代酷刑“黥首”一样的了。
在人体皮肤上刺纹的风俗,我国古代叫做文身。这种风俗的历史,据一些人的研究可以追溯到数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见《化石》一九八〇年一期),那时人们已经使用一种赭石的颜料来装饰身体。我国的古代文献《山海经》里就记载了一种文身的部落叫“雕题国”。《左传。穀梁传》说:鲁哀公十三年(公元前四八二年),“吴、夷狄之国也,祝发文身。”可见我国很早以前就有文身的习俗,其中南方的一些古代民族更为普遍。
文身在我们古代又有称为雕青或青繡的。如:《五代史·东汉世家》云:“周太祖黔其颈上有飞雀,自指其颈曰:‘自古岂有雕青天子’“雕青,据一些人注解称:“人体雕画花纹,涅以青色,谓之雕青。”这种习俗可能到我国元代时期中原地区都还存在。如:《元典章·刑部》一目内云:“钱万二将妻狄四娘,沿身刀刺青繡,于背上两腿刺龙鬼,在街露体呈繡迎社。”
文身在我国古代,似乎还有专门从事这门职业的工匠。大家都熟悉的著名小说《水浒传》第二回中王教头和史太公对话时就有这样的一段话:太公道:“……又请高手匠人与他刺了这身花繡,肩臂胸膛总有九条龙,满县人口顺,都叫他九纹龙史进。”
由此可见,解放以前凉山彝族妇女的文身风俗,是一种古老风俗的遗存。因在此以前彝族的文身情况,彝文典籍里没有记载,现在已经无法知道了;但根据现在手臂刺纹的风俗来推测,古代的彝族可能盛行过文身或者受过文身民族的较大影响。
从目前所知,我国保存文身风俗到解放以前的民族还有海南岛的黎族和云南的傣族;在国外,北美洲、大洋洲也还有一些民族保存这种风俗。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些古老的风俗已不复存在了,它已经成为研究民族学、民俗学的历史资料。
今天凉山的彝族人民已经改变了那种古老的文身风俗;特别是作为奴隶主在奴隶身上刻下的那种符号,已经成了控诉万恶奴隶制度的历史见证。
(二) 阴含义、组织活动
冥婚,是一种给已经死了的人在殡葬时举行结婚的风俗。它的最早起源,目前缺乏更多的资料,还有待于今后的研究考证;但是从古代的一些文献记载,说明了它是一种古老的风俗。它是人类社会的婚姻关系,在丧葬问题上的反映。
冥婚这种古老的风俗,在解放以前的一些山区少数民族中,还有遗存。笔者曾于一九五八年在四川木里藏族自治县宁朗公社的一些自然村落里,作过调查了解。其情况大略是,在那里居住的普米族、纳西族,在人死后是要举行冥婚的。其具体作法,凡适宜龄婚配(一般是十五岁至六十岁)的男女死后,在尸体火化之前,一般将陈有尸体的木架抬至村外,由负责殡葬的巫师(当地称东巴),念诵经文,举行指引灵魂归宿路线的开路仪式,同时把一只鸡捏死。死者是男性则捏死一只母鸡,死者是女性则捏死一只公鸡,作为死去阴冥的异性同伴。并念一些祝愿永久在一起相伴的词,死者亲属向死鸡顶礼跪拜;所捏死的鸡随同尸体抬到火化地点一起火化。这种作法,他们的老年人和巫师的解释是:“要是不给死者配一伴侣去阴冥的话,死者的灵魂会来村里找寻异性而作祟,使生人不安。”
这种为死了的人举行结婚仪式的作法,在我国中原地区历史上曾经有过,例如:《旧唐书》卷九十二,列传第四十二《萧至忠传》中记述:“韦庶人又为亡弟赠汝南王洵与至忠亡女为冥婚合葬,及韦氏败,至忠发墓,持其女柩归,人以此讥之。”从这一记载来看,中原地区的冥婚,大概是为未婚而亡故的青年而举行,而且当夫家败落后,又挖开墓冢,把女柩抬回女家而离婚者。这的确说明了,丧葬的习俗,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当然,目前由于缺乏这方面的材料,对古代冥婚的具体作法和所进行的仪式,无法得知,我想通过近代某些民族中古老风俗遗存情况的调查,还是可以研究解决的。
(三) 耳饰的使用法
妇女戴耳环是一种古老的风俗,唐代诗人杜甫曾有“玉环贯耳谁家女”的诗句,现在仍然在边区少数民族中,许多妇女自幼必须穿耳,到了一定年龄,即佩戴各种质地的耳饰品,这种耳饰品一般称耳环。在藏族和彝族中,有的男子也盛行穿耳戴环的风俗。不过男子一般只穿左耳一边,妇女则穿两耳。由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医师访谈记录.pdf VIP
- Unit 4 School Life 第3-4课时Reading and Rriting 课件 中职高一学年英语高教版基础模块1.ppt
- 最新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试行).doc VIP
- 医学临床三基(输血学)-输血免疫学基础(精选试题).pptx VIP
- 我们的大脑的教学课件.ppt VIP
- 洞察世间智慧:哲学伴随我成长课件.ppt VIP
- 超星网课《汽车之旅》超星尔雅答案2023章节测验答案.doc VIP
- 老年人继承法培训课件.pptx VIP
- 科学湘科版二年级上册全册课件.pptx
- 第7课全球航路的开辟和欧洲早期殖民扩张【中职专用】《世界历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