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正统性谱系的形成浅探北魏官方对慕容燕的历史认识以孝文帝朝五行之议为主.docxVIP

北魏正统性谱系的形成浅探北魏官方对慕容燕的历史认识以孝文帝朝五行之议为主.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魏正统性谱系的形成浅探北魏官方对慕容燕的历史认识以孝文帝朝五行之议为主 一、 慕容燕的历史认识 作为北魏的“近代史”,我们如何理解五六个国家的历史以及五胡政治的定位,直接关系到魏晋王朝的正统地位。尤其是淝水战后,拓跋珪在慕容燕的卵翼下复国,虽曾一度维持对慕容燕的藩属地位,但后又在参合陂之战击溃了慕容燕的军队,并随即从后者手中夺取了华北地区,成就了北魏王朝的帝业。此后,时至孝文帝太和年间,在礼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孝文帝君臣又在“五行之议”涉及到了对五胡政权的认识,并涉及到了对这段历史的认识。因此,本文旨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孝文帝朝“五行之议”,探求北魏官方对慕容燕的历史认识。 “自古以来诚无戎人而为帝王者”,这曾是作为中原正朔的晋朝统治阶层的普遍心态。 有关正统观的研究属于政治文化的研究范畴。 二、 北魏朝议:李激励下的朝议 “太和改制”是先后由冯太后、孝文帝主导的汉化改革,其中,礼制改革占据了重要的篇幅。太和十四年(490年)八月,孝文帝召集群臣“议五行”。作为礼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五行之议”披盖着“五德终始说”的神秘面纱,渗透着中国古代正统观思想,体现着北魏官方对前代历史的认识。“五行之议”缘起于孝文帝太和十四年(490年)八月的一则诏书: “丘泽初志,配尚宜定,五德相袭,分叙有常。然异同之论,著于往汉,未详之说,疑在今史。群官百辟,可议其所应,必令合衷,以成万代之式。” 至于三代及至汉、魏、晋正统性之传承,议者咸无异议;针对偏居江左的东晋南朝政权的贬抑,亦为议者之共识。然围绕着有关曾经“正号赤县,统有中土”的石赵、前燕、苻秦的历史认识,议者中的高闾一方与李彪、崔光一方出现了严重分歧。高闾的观点是: “以石承晋为水德,以燕承石为木德,以秦承燕为火德,大魏次秦为土德,皆以地据中夏,以为得统之征。” 与高闾相对,李彪、崔光则认为: “据神元皇帝与晋武并时,桓、穆二帝,仍修旧好。始自平文,逮于太祖,抗衡秦、赵,终平慕容。晋祚终于秦方,大魏兴于云朔。据汉弃秦承周之义,以皇魏承晋为水德。”案《魏书·序纪》,神元帝力微约当魏晋之际,昭帝禄官在位时,拓跋鲜卑分为西、中、东三部,其中,桓帝统中部,“居代郡之参合陂北”,穆帝统西部,“居定襄之盛乐故城”,桓、穆二帝先后协助西晋抗击匈奴汉国,西晋“假桓帝大单于,金印紫绶”,并将陉北五县之地割与穆帝,先后封穆帝为“代公”与“代王”,故云“神元皇帝与晋武并时,桓、穆二帝,仍修旧好”,以此强调拓跋立国之初与西晋王朝的密切联系。“始自平文,逮于太祖,抗衡秦、赵,终平慕容”,案《魏书·序纪》,平文帝郁律当政后,适逢西晋灭亡,认为“中原无主”,先后绝石勒、东晋之使,“有平南夏之志”,其间虽经平文帝被害、祁后专政、平文后母子避乱襄国、代国为苻秦所灭,但自平文帝郁律到道武帝拓跋珪,拓跋氏建立的代国先后与石赵、慕容燕、苻秦并立,终至拓跋珪击溃慕容燕,进军华北,建立了千秋帝业。“晋祚终于秦方”,指的是以晋愍帝为首的西晋王朝为刘曜所灭之事,在李、崔看来,这是作为正统性的晋王朝结束的标志。“大魏兴于云朔”,当指在西晋灭亡的同时,平文帝郁律以“代王”的身份继承了西晋王朝的正统地位,北魏的前身代国由是开始了其作为正统王朝的谱系。“汉弃秦承周”是指西汉时期以“共工氏以水德间于木火,与秦同运,非其次序”为故,以汉承周,居秦于“闰位”的典故。李彪等以此为依据,主张将北魏前身代国视作正统王朝,将与代国并立的石赵、慕容燕、苻秦视作“僭伪”,以此确立北魏王朝的正统地位。最终,朝议采用了李彪、崔光的建言,而高闾的奏议遭到了冷遇。那么,缘何“五行之议”最终采用了李、崔之见而非高闾之见,朝议如此决策又是受到什么样的历史背景的影响,这是我们下文将要讨论的内容。 三、 北魏朝时期,崔玄伯从“所生之土”“封国之名”等说载 淝水战后,拓跋鲜卑在慕容燕的卵翼下复国,由此也确立了其对慕容燕的藩属地位。但随着北魏在参合陂之战中击败了慕容燕,拓跋珪的帝王理想被激发了出来。参合陂战后第二年,“魏群臣劝魏王珪称尊号,珪始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跸,改元皇始。” “天兴元年,定都平城,即皇帝位,立坛兆告祭天地。祝曰:‘皇帝臣珪敢用玄牡,昭告于皇天后土之灵。上天降命,乃眷我祖宗,世王幽都。珪以不德,纂戎前绪,思宁黎元,龚行天罚。殪刘显,屠卫辰,平慕容,定中夏。群下劝进,谓宜正位居尊,以副天人之望。珪以天时人谋,不可久替,谨命礼官,择吉日受皇帝玺绶。惟神袛其丕祚于魏室,永绥四方。’事毕,诏有司定行次,正服色。群臣奏以国家继黄帝之后,宜为土德,故神兽如牛,牛土畜,又黄星显曜,其符也。于是始从土德。” 与此同时,李彪、崔光以北魏的正统性谱系直承西晋,也渗透着浓厚的“代人意识”。松下宪一认为,“代人意识”是道武帝“离散部落”后原拓跋部族联盟成员“代人”对北魏前身“

文档评论(0)

xcwwwww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