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46例二期梅科病误诊分析
第二阶段的梅氏反应多样,易于诊断。对2005年6月~2007年6月我科诊断的曾误诊为其他疾病的46例二期梅毒分析如下。
1 数据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选择结果
2005年6月~2007年6月在我科门诊就诊的初诊误诊的血清学阳性的二期梅毒患者共46例, 男32例, 女14例;年龄1~71岁, 平均 (34.1±13.1) 岁;已婚38例, 未婚8例;承认婚外性接触史31例, 配偶传染13例, 垂直传播2例。初诊至确诊时间为2周至6个月, 经诊误诊医师人次为1~8人次, 平均 (1.96±1.41) 人次。初诊科室:皮肤科40例, 泌尿外科3例, 普通外科1例, 口腔科1例, 儿科1例。所有病例梅毒血清学检查均阳性: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 (RPR) 滴度1:16~1:128且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 (TPHA) 阳性。
1.2 临床表现:自然出现,无明显自觉症状
46例误诊的二期梅毒患者, 经追问有硬下疳史者8例;表现为躯干、四肢淡红色斑疹、斑丘疹者19例, 曾误诊为玫瑰糠疹或过敏性皮炎。考虑梅毒临床线索:掌跖部可见鳞屑性红斑, 无明显自觉症状。表现为躯干、四肢红色鳞屑性丘疹者16例, 曾误诊为过敏性皮炎、银屑病、花斑癣、体癣或副银屑病。考虑梅毒临床线索:掌跖部可见鳞屑性红斑, 无明显自觉症状。表现为环形丘疹3例, 曾误诊为环状肉芽肿。考虑梅毒临床线索:环状丘疹, 略有浸润感, 表面可有浆液性渗出, 无自觉症状。表现为肛周及外阴部丘疹7例, 曾误诊为肛周湿疹、阴囊湿疹、尖锐湿疣、股癣或肛周肿物。考虑梅毒临床线索:肛周、外阴扁平湿润丘疹, 略高于皮面, 无自觉症状。表现为口腔黏膜斑1例, 曾误诊为口腔黏膜念珠菌病。
1.3 不同给药时间及rpr检测
驱梅治疗前1 d内口服泼尼松片10 mg, 每日2次, 共3 d, 以减轻吉-海反应, 除1例青霉素过敏采用四环素治疗, 均采用苄星青毒素成人240万U, 儿童5万U kg, 肌肉注射, 每周1次, 连续3次。治疗1个月后临床症状消失, RPR滴度下降, 5例转阴, 其余患者RPR滴度在1:2~1:32;治疗3个月后RPR滴度继续下降, 11例转阴, 其余患者RPR滴度在1:2~1:8。
2 临床表现与临床线索相关联的患者
梅毒是一种传染性强、危害性大的性传播疾病, 早发现、早治疗对于控制梅毒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其在临床极易误诊。Norman等的研究表明老年人的丘疹鳞屑性皮损极易误诊, 提醒考虑到梅毒的可能
笔者进行的临床观察显示首诊误诊的二期梅毒患者平均年龄 (34.1±13.1) 岁, 处于性活跃期, 与多数文献报道相符;但也有1岁、1.5岁的儿童 (1例母亲为二期潜伏梅毒患者, 另1例为抱养弃婴) 和71岁的老人, 提示: (1) 先天梅毒发病年龄小, 表现多样, 应引起重视, 同时应注意患儿父母梅毒病史的询问及全面体格检查; (2) 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 老年人也有感染梅毒的可能。初诊误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 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 极似其他疾病; (2) 临床医师对梅毒警惕性不高, 对具有提示意义的临床线索未予重视, 性接触史问诊不详, 体格检查不全面; (3) 除皮肤科外部分患者初诊在其他科室, 造成一定时间内误诊。
笔者的临床观察注意到各种临床表现二期梅毒患者均有具提示意义的临床线索, 提醒各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注意这些临床线索: (1) 掌跖部可见鳞屑性红斑, 无明显自觉症状; (2) 环状丘疹, 略有浸润感, 表面可有浆液性渗出, 无自觉症状; (3) 肛周、外阴扁平湿润丘疹, 略高于皮面, 无自觉症状; (4) 黏膜浅溃疡, 上覆灰白色渗出物, 无疼痛。一旦发现这些线索, 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查, 以期早诊断, 早治疗。
综上所述, 二期梅毒误诊率高, 提示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应详细询问病史、性生活史、做全面的体格检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