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后宫廷制度的演变.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魏后宫廷制度的演变 北宋的宫殿制度始于道教武帝。在明朝元、太武、承文、咸文等四帝的发展下,逐渐发展到孝文帝的全盛时期。这是后王朝宫殿制度的典范。关于北魏后宫制度的研究主要有: 台湾学者蔡幸娟教授的《北朝女官制度研究》 一、 代后两后两世后无女官内司 1. 后妃等级。皇后是皇帝的嫡妻,负有统御后宫的权力和责任。但北魏在建国以前,拓跋部尚处于部落联盟时代,嫡庶尊卑不甚分明,此时鲜卑族的最高统治者称部帅,部帅的妻妾仅以“次第为称” 孝文帝继位后,对北魏后宫体系进行了大规模改革,最终确立了系统较为完备的后宫制度。后宫中以皇后为尊,嫔妃也开始有了明确等级,其中昭仪视第一品上,是地位最高的嫔妃; 三夫人次之,视一品中; 三嫔、六嫔再次之,分别视一品下和二品上 2. 女官等级。我国古代后宫中最早的专职女官出现于东汉,至南朝宋明帝时期,后宫女官开始有了明确的品级,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宫时,首次将女官从后妃体系中分离出来,并确定其独立的品级体系。其中内司视一品,是北魏后宫女官中地位最高者; 作司、大监和女侍中,地位仅次于内司,为二品女官; 监、女尚书、美人、女史、女贤人、书史、书女、小书女等为三品女官; 中才人、供人、中使女生、才人、恭使宫人等为四品女官; 而春衣、女酒、女飨、女食、奚官女奴等则为五品女官 此外,根据墓志铭文记载可知: 大监、监是一类女官总称,其中二品女官———大监内部设有典禀大监 3. 同品级嫔妃、女官的地位差异。通过将嫔妃、女官的品级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嫔妃中的昭仪、三夫人与女官中的内司都为一品,嫔妃中的嫔和女官中的作司、大监为二品,嫔妃中的世妇和女官中的女尚书、女史、美人等为三品,而嫔妃中的御女则与女官中的中才人、恭使宫人等均为四品。既然这些嫔妃、女官的品级完全相同,那么她们在后宫中的地位是否完全一致? 对此史书虽然没有明确记载,但我们可以从出土墓志铭文的记载中进行了解。 北魏后宫人员的墓志以三品为界,皇后以及三品以上的嫔妃和女官能够在死后得到由国家设立的墓志,三品以下者则不能享有这一待遇 通过对墓志的比较可以发现,一品嫔妃昭仪和夫人的墓志在65 厘米以上,而一品女官内司的墓志则只有50 厘米左右; 二品嫔妃嫔的墓志在60 厘米左右,而处于同一品级的女官大监的墓志则在40 厘米左右。由此可见,处于同一嫔妃的女官地位要远低于同级嫔妃。 二、 北魏细胞内涵在北魏皇室婚姻圈中的体现 北魏后宫制度建立后,不仅对处于不同等级、地位的人给予不同的待遇,即便是她们的选拔方式也有着明显的区别。 1. 皇后的选拔。皇后是皇帝的嫡妻,也是后宫中地位最高的女性,这也使皇后的选立历来为国家所重视。但在孝文帝以前,由于北魏各项制度不甚完备,其皇后的选拔仍延续鲜卑民族的习俗,以“手铸金人”的成败作为唯一标准,并不注重皇后的出身。以“手铸金人”选立皇后首先需要确定预册立为皇后的嫔妃人选,“用其国故事,铸金人以卜之” 由于北魏是建立在游牧体制上的政权,其国内黄金储备不会充足,而铸金人又需要大量的黄金,那么他们是如何解决预测所需的黄金呢?《资治通鉴·梁纪》武帝大通二年条载: 尔朱荣河阴之变中,为了迅速确定新任皇帝人选,“乃以铜为显祖诸孙各铸像,唯长乐王像成”。可见,铸金人所有的材料可以是黄金,也可以是铜,甚至更多时候是以铜代替黄金进行预测。 太和改制后,中央集权得以加强,国家直接掌握了官吏任免权和对基层民众的控制,通过“手铸金人”方式选立皇后也于此时被废止。孝文帝还仿照汉族门阀世族制度,对鲜卑贵族以及归附的汉人门阀家族进行了重新划定,随着对出身要求的日益关注,北魏皇后的选拔对象也逐渐改为外戚家族成员,其中孝文废皇后冯氏、幽皇后冯氏是同父异母的姊妹,她们都是文明太后冯氏的侄女,出自长乐冯氏家族; 宣武帝皇后高氏是宣武帝母舅高偃之女,出自渤海高氏家族; 孝明帝皇后胡氏是其从舅胡盛之女,出自安定胡氏家族。 孝明帝死后,尔朱荣、尔朱兆先后控制了北魏的朝政,分别另立元子攸和元恭为帝,是为孝庄帝和节闵帝,他们也都迫使自己控制下的皇帝册立自己女儿为皇后 2. 嫔妃的选拔。嫔妃是皇帝的妾,在后宫中的地位虽低于皇后,但由于很多时候嫔妃也可以成为皇后的候选人,因而对嫔妃的选拔也为国家所重视,只是受重视程度要远远低于皇后。通过对史书记载的分析可以发现,北魏嫔妃的选拔也在孝文帝太和改制前后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孝文帝以前,北魏嫔妃的选纳并无民族和出身的芥蒂。这一时期的后宫嫔妃共有49 位,其中有20 人来自东胡族系中的鲜卑、乌桓和蠕蠕( 柔然) 等民族,7 人来自匈奴、羯、羌等周边民族。这些出自东胡族系以及周边民族的嫔妃或是为巩固联盟而联姻并进入北魏后宫,或是由于所在政权被北魏打败而被掠入北魏后宫。此外,这一时期北魏后宫中还有6 位来自汉族的嫔妃,她们或是由于所在政权与北魏结盟而被送

文档评论(0)

182****83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