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陶渊明入《世说新语》有什么
《世说新语》是魏晋著名学者的《浪漫之书》(冯友兰先生的《浪漫》,见《三松堂集》,1994年版)。进入《世说新语》的人大主要反映了魏晋著名学者的风格,《世说新语》也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魏晋时期的影响。《世说新语》记载的是汉末至晋末二百多年的士林风流, 记载的最末一个名士为谢灵运, 这已经入刘宋了。全书分为三十六门, 其中第十八门为《栖逸》, 记录魏晋时期一些隐士的事迹, 如苏门、孙登、刘之、翟汤、孟陋、戴逵、许询、谢敷, 这些人几乎都见于后来的《晋书·隐逸传》, 书中还有一些名士希企隐逸或与隐士交往的事迹。但翻遍《世说新语》却找不到六朝乃至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隐士陶渊明, 缘何陶渊明不入《世说新语》?
在问陶渊明为什么不入《世说新语》之前, 先要问一下陶渊明有什么理由入《世说新语》。我认为陶渊明是有理由入《世说新语》的。
首先, 陶渊明身上具备魏晋的名士风度, 其一些行为放入《世说新语》亦堪称名士中的名士, 如头巾漉酒之事, 《南史·隐逸·陶潜传》:“贵践造之者, 有酒辄设。潜若先醉, 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候潜, 逢其酒熟, 取头上葛巾漉酒, 毕, 还复著之。”“真率”两字正抉发了陶渊明行为之后的生命意蕴, 即魏晋名士所追求的率性而为的风度与生活方式。“头巾漉酒”之事已成为陶渊明的形象符号, 后人对此亦雅咏不辍, 如李白《戏赠郑溧阳》:“陶令日日醉, 不知五柳春。素琴本无弦, 漉酒用葛巾。” (《分类补注李太白诗》卷五) 颜真卿《陶公栗里》:“手持山海经, 头戴漉酒巾。” (《颜鲁公集》卷一六) 白居易《效陶潜体诗十六首》:“口吟归去来, 头戴漉酒巾。” (《白氏长庆集》卷五) 苏轼《陶骥子骏佚老堂二首》其二:“能为五字诗, 仍戴漉酒巾。” (《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卷三) 可以说, 生活于晋宋之际的陶渊明正是魏晋名士风度消歇之时的最后代表。陶渊明身上的名土风度可能受到他的外祖父孟嘉的影响。陶渊明所作的《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记载了孟嘉落帽而不惊的轶事。东晋咸安年间, 江州刺史桓温于九月九日重阳节在龙山设宴, 邀集部属饮酒赏菊。席间, 参军孟嘉的帽子被风吹落, 但他一点也没有察觉, 仍然尽情畅饮。待孟嘉去上厕所的时候, 桓温便让咨议参军孙盛写了一张字条, 嘲弄孟嘉落帽却不自知, 有失体面。孟嘉回到座位时, 才发觉自己落帽失礼。但却不动声色地顺手拿起帽子戴正。又拿起字条看了一遍, 即请左右取来纸笔, 不假思索, 奋笔疾书, 一气呵成一篇诙谐而文采四溢的答词, 桓温读后也大为赞赏。后人也多将陶渊明和孟嘉并称, 如康与之《重九词》云:“落帽孟嘉寻箬笠, 漉巾陶令买蓑衣。”这里将孟嘉落帽和渊明漉酒相提并论, 正说明了陶渊明名士风流的渊源。
其次, 《世说新语》的编撰者刘义庆有机会知道陶渊明的事迹。陶渊明作过刘裕的镇军参军 (见《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诗) , 可见他与刘氏家族并非一点干系都没有。再者, 刘义庆曾为江州刺史, 而江州的治所正在浔阳, 也就是陶渊明隐居的地方。渊明卒于元嘉四年 (427) , 而刘义庆任江州刺史在元嘉十六年 (439) , 见载于《宋书·文帝本纪》:“ (元嘉十六年) 夏四月丁巳, 以……平西将军临川王义庆为卫将军、江州刺史。” (参见范子烨《刘义庆年谱》, 收入《六朝作家年谱辑要》上册,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虽然刘义庆与陶渊明之间有十二年的间隔, 但两人基本上时间还是相接近的。《宋书》本传称刘义庆“爱好文义”, 又在江州作刺史, 如果不知道曾经在江州颇有名气的陶渊明, 于理似不通。陶渊明生前, 当时的江州刺史如王弘、檀道济都曾经拜访过陶渊明并且对他十分礼遇。刘义庆也乐于与隐士交往, 对隐士也十分礼遇, 《南史·孝义传》上载:“ (师觉授) 与外兄宗少文 (炳) 并有素业, 以琴书自娱……宋临川王义庆辟为州祭酒、主簿, 并不就。乃表荐之, 会卒。”又《宋书·隐逸·刘凝之传》:“凝之慕老莱、严子陵为人, 推家财与弟及兄子, 立屋于野外, 非其力不食, 州里重其德行……临川王义庆、衡阳王义季镇江陵, 并遣使存问。”对于江州著名隐士陶渊明, 刘义庆是不会不关心的。渊明卒后, 友人颜延之曾为之作诔, 而颜延之是元嘉时期与谢灵运齐名的诗人, 在诔文中, 他对陶渊明的人格进行了赞美, 刘义庆不会不知。
既然有这些理由, 那么陶渊明为何失去在《世说新语》中亮相的机会?虽然陶渊明在当时不过是一介隐士, 做官也不过参军、县令之职, 但他毕竟是东晋勋臣陶侃的后裔, 且曾经多次出仕, 甚至做过刘裕的镇军参军, 这比收在《世说新语·栖逸篇》中终生未仕的隐士已算显赫了。并且他在江州也算闻人, 曾任江州刺史的王弘、檀道济等重臣都曾拜访过他并且征召其为官, 按照《世说新语》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