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融教授运用桂枝麻黄各半汤治疗小儿发热验案3例.docxVIP

马融教授运用桂枝麻黄各半汤治疗小儿发热验案3例.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马融教授运用桂枝麻黄各半汤治疗小儿发热验案3例 发烧是儿科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自吴鞠通创制银翘散之后,辛凉解表法成为儿科治疗的主要大法,银翘散成为儿科最常用的方剂,广泛用于儿童各种疾病。不可否认,基于儿童的生理病理及体质特点,儿童外感以风热证为主要证型,只要辨证准确,辛凉解表法有极佳的临床效果。但如果把辛凉解表法作为儿科唯一法则,甚至滥用辛凉法显然不是上工所为。导师马融教授强调中医的灵魂在于辨证论治,无论对于外感与内伤疾病,辨证上以证为核心,治疗上灵活变通。对于儿科最常见的发热,他在继承先贤的基础上提出了“勿囿于炎症滥用辛凉”的治疗思想。首重辨证,精于用药,往往能小剂起沉珂。现在以4 例发热验案以觴读者。 1 “从太少一出”可减少太多小汗 门诊患儿李某,男,5岁。因发热3d伴轻咳就诊。时症见发热,最高体温40.5℃,恶寒,无汗,口服退热药后体温可暂降至正常,4-6h复热。伴轻咳,少痰,面红,头痛,纳可,二便调。查体:神清,咽稍红,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心腹(-)。舌红苔薄白,脉浮紧。查血常规示:WBC13.8×109/L,N68.5%,L25.3%,CRP2.89mg/L。辨证为太阳证(风寒郁表)。治则:发汗解肌、调和营卫。处方予麻桂各半汤加减,生麻黄3g,桂枝6g,杏仁6g,炙甘草6g,白芍6g,生姜3片,大枣3枚,黄芩6g。嘱患儿少量频服,微汗即可,药后喝热粥或米汤以助药力。患儿服药2剂即热退。继予中药5付调理,咳嗽消失,期间未服用任何抗生素。 按:患儿以发热、恶寒、无汗为典型的风寒证。虽然血常规示白细胞偏高,提示存在细菌感染,但马融教授没有以习惯性思维予以辛凉解表或者加用抗生素,而是抓主症,辨证论治。以麻桂各半汤原方,佐少量黄芩以防止化热。(伤寒论23条,“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麻桂各半汤属于辛温轻剂,小发其汗,尤其适用于小儿。小儿腠理薄弱,而不用麻黄汤发汗猛剂而取峻汗。并借鉴伤寒论原文喝热粥,助药力,和胃气,中正平和。辨证准确,效如桴鼓,可堪借鉴。 2 风热闭肺证—清瘟败毒饮验案 住院患儿张某,女,7 岁。主因发热伴咳嗽7d为主诉入院。时症见发热,最高体温39. 8℃ ,有汗,3 - 4h出现1 次热峰,服用退热药后体温未能降至正常,咳嗽频繁,少痰不易咯出,纳少,大便偏干。查体: 咽充血,双肺呼吸音粗,心腹( - ) 。舌红苔薄黄,脉浮数。血常规示: WBC7. 85 × 109/ L,N58. 7% ,L26. 3% ,CRP9mg / L; 胸片示右肺可见片状云雾影。诊断为肺炎,西医予阿奇霉素; 中医辨证为风热闭肺证,予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5d后患儿仍发热,体温波动在38 - 39℃ 之间,咳嗽略有缓解。复查血常规较前变化不著,主治医生考虑感染控制不理想,又改为头孢曲松钠3d,中药处方同前。效不佳,患儿体温最高至40. 0℃ ,日2 - 3 次热峰。查胸CT示双肺片状高密度影。主治医师考虑其为重症肺炎,拟再次将抗生素升级使用,并请马融教授会诊。马融教授看过患儿,其精神弱、嗜睡,壮热、口渴、汗出,大便偏干。舌红,苔黄,脉洪。辨证为火热证( 气营两燔) ,予清瘟败毒饮加减以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处方: 生石膏30g,生地10g,知母10g,水牛角30g,玄参10g,银花15g,连翘10g,黄连10g,黄芩10g,黄柏10g,栀子10g,大黄6g( 后下) 。并建议暂不更换抗生素。服用1 剂后热势呈下降趋势,口服3 剂后体温完全降至正常。后继续用辛甘泄热、甘寒养阴法治疗2 周完全痊愈。 按: 此案若非亲身经历,实在难以相信,但临床疗效的确极佳,可堪借鉴。患儿壮热、口大渴、汗大出、脉洪大,证属白虎汤证,但同时出现精神弱、嗜睡的症状,考虑热入心营,动心扰神。辨证属火热炽盛,弥漫三焦,有邪陷心肝的趋势。少火当养,壮火当苦寒直折。故选择《疫疹一得》的清瘟败毒饮加减以清营凉血,透热转气,重用石膏,甘寒和苦寒合用,很快热退,实在为退热的经典案例。本案的辨证关键在于抓住无表症,证属里热证,跳出了辛凉法的束缚,并要求不更换抗生素,胆略非凡。 3 热重以纳呆、神消形、热神,上诊断,以银翘散为主 门诊患儿刘某,女,6 岁。主因发热2 周来我院就诊,最高体温38. 4℃ ,有时可自行降至正常。不咳,无鼻塞、流涕。无吐泻。曾在他医处就诊,查血常规示正常,一直予以银翘散,并口服阿奇霉素,效不佳,他医诊断为“发热原因待查”。考虑可能存在自身免疫病或儿童肿瘤类疾病,建议系统检查。后诊于马融教授处,时症见: 发热,汗出不畅,无咳嗽、无鼻塞、流涕,纳呆,腹胀,大便糊状,1 - 2 次/日。查

文档评论(0)

uyyyeuury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业文档制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