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山西壶关红梅秧歌剧团发展史调查研究
?
?
⊙ [长治学院,山西 长治 046011]
⊙ 郭肖雷[忻州师范学院,山西 忻州 034000]
壶关红梅秧歌剧团成立于2016 年8 月,由壶关县桥上乡马安驼村人郭振方组建,在剧团运营期间,特聘原壶关人民剧团美工郭李铭为带班,原秧歌剧团艺人栗良菊为导演,郭贤书为乐队指导,对当时剧团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壶关秧歌,就其定名来看,有很强的地方性色彩,它发源于壶关县,以当地的民间风俗、婚丧嫁娶、道德故事作为素材,加以本土方言创作而成,演出形式多样,与其他民间音乐一样,是对人民生活的真实反映,也是被批准列入山西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名录的民间音乐种类。也正是由于这些特性,使该艺术形式在当地流传开来,并于节庆和娱乐时演出。而作为承载演出的秧歌剧团,则是发展壶关秧歌的重要保证,但可惜的是,该剧团在2018 年底宣布解散。
一、剧团发展史
红梅秧歌剧团是在前壶关秧歌剧团的基础上成立的,先就其之前的剧团发展情况做时间梳理。
1960 年10 月,壶关县县政府组建剧团,并以地域对当地的秧歌小戏进行命名,壶关秧歌及壶关秧歌剧团正式出现。该剧团对秧歌的伴奏、板式结构、唱腔及行当,做了改进,编演了许多壶关秧歌剧目,有《侍女登科》《双许亲》《打酸枣》等,受到群众喜爱。此后,剧团经过了八年的发展,于1968 年7 月解散,调离了剧团的工作人员,剧团财产也被变卖处理。这是壶关秧歌剧团经历的第一个形成与发展时期。
1978 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潮流,壶关县人民政府重新组建了壶关秧歌剧团,这是该剧团经过了十年的空白期后,再一次的发展。为了更好地顺应时代要求,剧团工作者从唱腔、剧本、伴奏等方面,对演出剧目及作品做了改进和调整。音乐上采用了其他剧种的唱腔,剧本创作上借鉴吸收了许多文武曲段,乐队配置上添加特色的乐器伴奏,并且根据男女声音域的不同,做了同腔异调音乐唱腔处理。剧团重组初期虽仍以整理排演之前的传统剧目为主,但值得注意的是,演出的地域范围有所扩大,从长治地区到晋南的十几个县和晋中地区以及相邻河南省的部分县市,在当时都推动了壶关秧歌的发展。这一时期也是壶关秧歌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出现了一批优秀导演和音乐工作者,为剧团和壶关秧歌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随着时间的推移,在1988 年前后,受影视类节目和流行音乐元素的影响,剧团走入了低谷,因待遇问题,大批的演员选择跳槽。为了剧团的生存和发展,秧歌剧团也丰富了演出的剧种类型,开始编演上党落子等其他剧目,但仍然没有撑到兴起,剧团于2000 年再次解散。这是经过第二阶段发展的壶关秧歌剧团,也是在持续坚持中时间段最久的发展时期。
2016 年8 月,壶关县红梅秧歌剧团继原壶关秧歌剧团退出文化市场三十年后,重新成立,虽然该剧团受到壶关县委宣传部、文化局的大力支持,但它还是在经历了改革、创新,甚至获奖等荣誉后,于2018 年底落幕。
二、剧团演出剧目及演员
关于壶关红梅秧歌剧团的资料及口述史整理,主要从编创的剧目、演员的规模两方面进行。
(一)演出剧目整理
作为留存的资料整理,演出和编创的剧目是具有学术价值的。壶关红梅秧歌剧团演出剧目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剧目,内容以民俗、道德伦理为主;另一种是现代剧目,以时代主题新戏为主。传统剧目主要是恢复的壶关秧歌经典剧目演出,如《待女登科》《天齐庙》《打酸枣》等;新编演的现代剧目演出后反向很大,2017 年获得山西省戏曲家协会颁发的突出贡献奖和山西省林业厅颁发的“红梅秧歌剧团优秀剧目奖”两枚奖杯。其中,新创现代小戏《真假山神爷》获得长治市群众艺术馆举办的“护林防火”活动一等奖;大型现代戏《闷葫芦借官》获得长治市宣传部颁发的“壶关县红梅秧歌剧团脱贫攻坚剧目”一等奖;同年4 月,现代小戏《床前孝媳》在长治市文化馆非遗办获得宣传美德传承孝道三等奖。可见剧团运营的两年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现就演出剧目做以下列举:
1.编演的传统剧目包括:《凤英女上街》《三栈灯》《审诰会》《侍女登科》《王贵与李香香》《天神庙》《苏梦梦》《偷香瓜》《桃园结义》《白簪子》《油堂断》《烧郭府》《双许亲》《打杨桃》《梁山伯与祝英台》《借驴》《陈双双》《韩一娘》《五女兴唐传》《桐叶》《锁》《孔雀东南飞》等。
2.编演的现代剧目有:《红灯记》《江姐》《阳光大道》《老队长》《开大门》《军令》《一个未婚妻》《渡湘江》《买梨》《施肥记》《伞》《云红岭小兵》《公公与媳妇》《送砖头》《老会计》《修楼》《爱在不言中》《沙滩路跑》《偷驴》《教书匠》《三度情》《白玉欢》《儿行千里》《摘玉米》《牛方胜》《赶牲口》《姐妹》《愚公移山》《洗裹脚》《背板凳》《小郭参军》《亲哥结婚》《情满山乡》《思夫》《红军瘦子》《植物园》《血仇泪》《观灯》《十五贯》《汾河颂》《麻蜂》《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