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百会穴之众与大
百会穴位于穴位之首,是各阳之会,旨在控制全身阳,调节全身神机,疗效显著。这是治疗临床疗效和著名疾病的奇穴。笔者不揣才疏, 浅析其穴性, 探求其主治, 以飨同道。
1 汉代中医家对百会之认识
据现存资料, 百会穴名首见于《针灸甲乙经》, 该书载百会位于:“前顶后—寸五分, 顶中央旋元中, 陷可容指。”在《灵枢海伦》篇有“脑为髓之海, 其输上在于其盖, 下在风府”, 后世医家高士宗注释“盖, 谓督脉之百会”, 《内经》虽然未提“百会”之穴名, 但已记载其位置, 并且说明脑为髓之海, 督脉在上通过百会与脑相联系, 输注气血于脑。由此可见, 《内经》时期对百会已有较深的认识。
头为诸阳之会, 百会位于巅顶, 能贯通诸阳经, 故命其为“百会”。历代医家对该穴均有一定认识, 并有一些别名, 这进一步说明本穴之性能。考《针灸大成》、《卫生宝鉴》等书, 其别名有三阳五会、天满、泥丸宫、巅上、天山、鬼门、维会、三阳、五会、岭上、顶上等。分析该穴之名, 体现如下关系:
1.1 别上模拟之形,别上前需求,足三阴之脉
该穴属督脉之经穴, 督脉“上额交巅”, 且足太阳之经“交巅上”, 手少阳之正“别上巅”, 足少阳之筋“交巅上”, 足厥阴之脉“与督脉会于巅。可见, 足太阳, 手、足少阳, 足厥阴和督脉于百会穴会巅上, 百会为“五脉”相交之处, 故又称百会为“五会”、“维会”、“三阳五会”。
1.2 百会新冠肺炎之阳
本穴属督脉之经穴, 居首之顶, 督脉统领一身之阳, 况且, 百会又是督脉与手足少阳、足太阳之会穴, 与“阳气”有密切关系, 故又称其为“三阳”等。
1.3 督脉与脑的关系
《本草纲目》云:“脑为元神之府”, 督脉与脑有密切关系, 其功能体现主要通过百会输入精气于脑, 这样百会能调理全身之神机, 故又称其为“鬼门”。
1.4 “形”“上”“上”“上”“上”“岭上”、“天满”
百会居于头顶之上, 位置最高, 故命名“巅上”、“天上”、“岭上”、“顶上”、“天满”, 这都说明了其穴之位置, 也说明该穴与在上“清阳之气”之关系。
2 百会以养源节气
百会穴为“三阳五会”, 其使督脉脑相联系, 这决定本穴有许多重要作用。从古至今, 历代医家都重视百会之应用, 且取得显著疗效。《史记扁鹊传》载扁鹊治“尸厥”, 令其弟子取“三阳五会”, 针入倾刻, 患者苏醒。又《针灸资生经》载“执中母氏久病, 忽泣涕不可禁, 知是心病也, 灸百会而愈。”这些验案都说明本穴之神功。据古今文献, 结合笔者临床之经验, 探求其主治功用。
2.1 针刺补泻神热之利
“脑为元神之府”, 脑清神附, 则耳聪目明, 言语流利。若脑窍闭塞, 则神失所附, 出现神昏不语, 或卒中偏瘫等。百会为督脉之要穴, 督脉循行脊背, 上项入脑, 针刺百会有调理督脉, 醒脑开窍之功, 治疗卒中失语、神昏惊厥、中暑等各种神昏窍闭之证。如《针灸资生经》云:“凡尸厥而死, 脉动如故, 此阳脉下坠, 阴脉上争, 气闭故也, 针百会入三分, 补之。”又《寿世保元》云:“风中脏, 气塞涎上, 不语昏危者, 下火立动。 (针) 百会、风池、大椎。”
2.2 治“散外风,除满足”
风为阳邪, 其性轻扬, 高巅之上, 惟风可到。伤于风者, 上先受之。百会居于巅顶, 而足太阳经会于此穴, 足太阳主一身之表, 有助疏散外风, 祛邪解表。百会又为足少阳经之会穴, 少阳能平熄内风, 可助百会熄风开窍。这决定百会既能祛散外风, 又能熄内风, 故《行针指要歌》谓“或针风, 先向风府百会中”又《针灸甲乙经》载百会主治“顶上痛, 风头重, 目如脱不可左右顾”, 又《千金要方》“狂闭不识人, 癫病风乱, 灸百会九壮”。临床上, 常用百会穴治疗风热上扰, 或风寒束络所致头痛疾患, 又治疗小儿惊风, 头晕目眩, 癫痫等。
2.3 与“元神”同致,二者多为通养
《素问脉要精微论》云:“头者, 精神之府, 头倾视深, 精神将夺矣;”《素问灵兰秘典论》又云:“心者, 君主之宫, 神明出焉”, 说明二者与“元神”均有密切关系。心脑之功能, 是依靠督脉之联系而建立, 督脉上通于脑, 中贯于心, 联系诸经, 于巅顶之百会输注精气于脑。故调节百会穴, 可奉养元神, 有健脑益髓, 益心安神之功。如《针灸资生经》云:百会主“无心力, 忘前失后”, 又治“思虑过多, 心下怔仲, 或自悲感慨”, 所以, 临床上百会穴常用于心悸、健忘、痴呆、失眠等证。
2.4 清阳升举清阳
督脉总督—身之阳, 百会属其要穴, 为“三阳五会”, 能贯通诸经, 统摄全身阳气, 因此, 百会在上能升举清阳, 如《寿世保元》云:“泄泻三五年不愈者, 百会穴五七壮即愈, 故百会穴治疗崩漏久泻, 脱肛阴挺等阳气下陷病证。百会不仅能升举清气, 且能益气助阳, 温脏腑, 通经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