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心灵手巧手剪花腰彝剪艺人生记彝族剪纸省级传承人普青华
每天早上,在清洁和清洁后,蒲庆华坐在院子里,忙于在温暖的阳光下工作。早上和中午光线好, 她就剪纸样, 到了傍晚光线逐渐暗下来, 她就贴花, 一直要忙到夜里十点左右。她五天赶三个街, 拖着沉重的装着花样的箱子奔波于落水洞、龙武和哨冲之间。她日复一日忙碌着, 巧手剪出了美丽的人生。
在石屏县的哨冲镇、龙武镇、大桥乡及峨山县的小街镇, 生活着彝族尼苏支系的花腰彝, 他们以女性服饰色彩鲜艳、绣工精美而声名远扬。外来文化的冲击让许多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逐渐没落, 而花腰彝的服饰文化却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心灵手巧的绣花剪纸艺人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普青华就是花腰彝中最有名的剪纸能手。
普青华, 1971年出生在石屏县哨冲镇莫测甸村, 从小对绣花剪纸有着浓厚的兴趣。每当母亲买回剪纸花样, 她总要仔仔细细地研究一番, 还要拿来剪子和纸张照着样子试剪, 居然剪得像模像样。久而久之, 她不仅学会了彝族绣花剪纸, 而且手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村里的大妈大嫂要绣衣服、背巾, 再也不用去街上购买花样了, 只要说一声, 普青华便会无偿地剪给她们。
成婚后, 丈夫帮人家开车拉货, 普青华在操持家务、拾掇农活之余, 不是绣花便是剪纸, 日子过得充实平稳。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丈夫在一次拉货途中与一辆微型车相撞, 对方腿部受了重伤, 为此, 他们一家背上了十多万元的债务。这对于一个普通农户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在愁云惨淡的日子里, 好姐妹们都劝她:“你有如此好的手艺, 何不剪纸花样去街上卖, 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收获。”她思前想后, 觉得与其整日以泪洗面, 不如硬着头皮试试。于是, 她找来牛皮纸剪了很多衣服和背巾的花样拿到街上卖, 没想到生意出奇地好, 她所剪的花样被一抢而空。她从悲伤中走出来, 一心一意地剪纸。村里的大妈大嫂被她自强不息的精神所感动, 每次拿了花样, 无论她怎么推辞都会留下钱, 而她, 只能以更用心地剪纸来回报乡亲们的默默支持。
由于心灵手巧加上善于观察学习, 普青华所剪出的花样式样繁多、细腻精美。每到街天, 她的摊位前总被围得水泄不通。后来, 她发现来买花样的都是些年纪较大的妇女, 觉得很奇怪。回到村里, 她向年轻小姑娘们打听, 才知道现在的年轻女孩由于从小就去学校读书, 没空学绣花, 从学校出来后又因为绣花功底不好, 复杂的双层绣法让她们望而生畏。过去花腰刺绣主要是双层绣法, 所谓双层绣就是把每个花瓣、叶片分成两部分, 先用一种颜色围边, 再用另一种颜色绣内层, 这种绣法如果针脚不齐, 上下两针的走向不一致, 绣出来的绣品就非常难看。另外, 刺绣是一件费时费工的事, 买来了花样还得自己粘贴在不同形状的布上。由于很长时间才能绣好一样, 所以人们粘贴花样的技艺都很生疏, 甚至好多人都不会粘贴。所以年轻姑娘们都不大喜欢绣花, 宁愿到田里干活, 让母亲为自己绣嫁妆。了解到这些, 普青华大吃一惊, 也让她看到了商机。于是, 她顺应人们的需求, 不但坚持剪双层花样, 还尝试着把花瓣叶片剪得细小茂密些, 以便用单层绣法绣, 同时把花样按照衣服各部位的形状粘贴好, 并让绣工较好的女伴绣出样品, 拿到街上卖。结果单层花样非常受人欢迎, 不仅吸引了大妈大嫂, 还让很多年轻女孩也加入到购买的行列。很多购买不到现成花样的人纷纷向她订货。
随着她创新的单层花样绣法的普及, 不仅当地所有的花腰女子都迷恋上了绣花, 就连在当地工作的其他民族妇女也纷纷加入到绣花的行列。在普青华的努力下, 夫妻俩慢慢还清了债务, 盖起了新房, 买回了汽车, 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她的两个孩子也慢慢长大, 还被妈妈培养成了贴花样的好手。她们每逢放假在家, 就帮妈妈贴花样, 手艺非一般妇女所能及。然而, 普青华并不满足于此, 她看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服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她就设计出了男子穿的毫子领褂、女孩穿的马甲、迷你裙、小孩穿的青蛙肚兜、花腰小肚兜、小男孩戴的八角帽, 以及各式各样的包包、挂件等。在她的带动下, 当地所有的绣花剪纸艺人都转变了观念, 一改过去一成不变的剪法, 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断创新, 使市面上出售的剪纸花样越来越丰富。
普青华所剪的服饰花样随着《花腰新娘》上了电影, 跟着花腰舞龙队上了北京, 伴着《魅力花腰彝》上了中央电视台, 她的名声也传到了四方。云南艺术学院将她聘为“特聘专家”, 每年定期请她到学校授课, 不定期带学生到她家观摩学习;云南省文化厅、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于2010年将她命名为“云南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每有重大活动, 都会邀请她去参加。
如今的普青华, 除了经营好自己的剪纸生意, 还在本村挑选了一批心灵手巧的女孩手把手教她们剪花。现在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