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分水岭梗死的临床和影像学分析.docxVIP

小脑分水岭梗死的临床和影像学分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小脑分水岭梗死的临床和影像学分析 ? ? 郑 梅, 孙阿萍, 孙庆利, 张 晖, 樊东升 ? 小脑分水岭梗死的临床和影像学分析 郑 梅, 孙阿萍, 孙庆利, 张 晖, 樊东升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 北京 100191) 探讨小脑分水岭梗死患者血管病变特点。收集178例小脑梗死病例的临床表现及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血管造影(MRA)/CT血管造影(CTA)检查结果, 按DWI上病灶部位分为小脑分水岭梗死和非分水岭梗死。根据MRA/CTA检查结果将椎-基底动脉狭窄部位分为四种类型: 颅内段、颅外段、混合性和未发现狭窄, 比较小脑分水岭梗死和非分水岭梗死患者血管病变的特点。178例患者中42例符合小脑分水岭梗死; 小脑分水岭梗死患者起病时症状较轻, 预后良好, 但血管狭窄发生率为90.5%, 高于小脑非分水岭梗死(74.3%); 颅内段、颅外段、混合性、未发现狭窄4种血管病变类型在小脑分水岭梗死患者中分别占14.3%, 52.4%, 23.8%, 9.5%, 在小脑非分水岭梗死中则分别为33.8%, 16.2%, 24.3%, 25.7%。尽管小脑分水岭梗死患者有着更为良性的临床表现和预后, 但大血管狭窄, 尤其是椎动脉颅外段狭窄的发生率高, 应早期进行血管内干预治疗。 脑梗死; 分水岭梗死; 小脑;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 体层摄影术, 血管造影术 小脑分水岭梗死是一种非常少见的脑梗死类型, 1993年Amarenco等[1]报道了47例小脑边缘区脑梗死患者, 但仅有23例进行了血管检查, 目前对小脑分水岭梗死的研究较少, 对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血管病变部位以及预后情况并不十分明确。我们的研究收集到42例小脑分水岭梗死病例, 对其临床和影像学特点进行了分析, 以提高对这种少见疾病的认识。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科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连续收治的新发小脑梗死患者178例, 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的诊断标准。入选标准: (1)梗死部位累及小脑, 并由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DWI)检查证实为急性小脑梗死; (2)发病1周内完成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DWI、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MRA)/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检查(包括头和颈部血管); (3)发病1周内完成血液学检查, 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血糖、血脂、电解质、肝、肾功能检查以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排除标准: (1)心源性脑栓塞患者, 包括心房颤动、3周以内的心肌梗死、扩张型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室壁瘤等; (2)进行溶栓或抗凝治疗的患者。本研究为观察性研究, 不涉及伦理学问题。 1.2 基线资料收集 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卒中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吸烟)、发病至入院时间、入院时血压、入院时及入院1周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 1.3 影像学检查 在发病1周内完成MRI、DWI、头和颈部MRA/CTA, 按照小脑梗死部位, 将患者分为分水岭梗死和非分水岭梗死。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头和颈部血管的MRA或CTA检查, 结果由两位对患者临床资料不知情的医生进行判读, 对狭窄>50%的血管进行计数。按狭窄部位将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狭窄分为4种类型: 颅内段狭窄、颅外段狭窄、混合性狭窄以及未发现血管狭窄。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患者基线特征 共纳入178例小脑梗死患者, 其中42例(24%)为小脑分水岭梗死。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卒中危险因素无显著差异; 发病至入院时间, 分水岭梗死组明显高于非分水岭梗死组(<0.01); 入院时两组患者基线舒张压无明显差异, 而分水岭梗死组的基线收缩压低于非分水岭梗死组(<0.01); 入院时分水岭梗死组的NIHSS评分明显小于非分水岭梗死组(<0.01), 1周后分水岭梗死组NIHSS评分下降(<0.05), 非分水岭梗死组NIHSS评分上升(>0.05), 说明小脑分水岭梗死有着良好的短期预后(表1)。 表1 患者基线特征 注: 1 mmHg = 0.133 kPa。与分水岭梗死组比较,**<0.01 2.2 脑梗死部位 42例小脑分水岭梗死患者中, 32例(76.2%)为小脑上动脉与小脑后下动脉分水岭区脑梗死(图1), 8例(19.0%)为小脑前下动脉与

文档评论(0)

科技之佳文库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科技赋能未来,创新改变生活!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1073104000017
认证主体重庆有云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重庆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0010832176858X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